登录|注册新帐号

  • 2995阅读
  • 0回复

(城市文脉12)津城龙穴:西折逆行入城,再两折结穴至圣路————江津老城的风水布局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48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08

津城龙穴:西折逆行入城,再两折结穴至圣路
——江津老城的风水布局之二

古人堪舆,找到龙脉后,重点是要找到龙穴节点。

县城龙脉首先是降级落入石子山,龙脉从鼎山沿黄桷故道而下,那一线山崖,恰是观江津“几”字的绝佳去处。

笔者读初中时,恰遇吴芳吉之孙女吴泰英及叶广明两位恩师有游学意识,在她们带领下,第一次阅读了江津山川胜景,印象深刻。

石子山小塔处,为龙脉沉降的第一个节点,此处也是曾受一县长亲自卜定的南部白塔。用的是实心塔,

中国的白塔塔身多是实心,比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五台山大白塔,辽阳白塔等。

白塔有镇灵作用,因石子山往城南一带,以前是江津人的坟葬之地,古代江津人睁开眼睛,往南看见的就是坟山。

好在南方与北方略有不同,特别是处于江山丛中,江津人喜欢看大江,也就不觉得坟山碍眼了。

其次是由石子山落坪至金钗井,是由山到平地的第二个龙脉节点。

这一路线有两层,一是石子山到降到江州大道,属于石子山的山腰。二是由山腰降到东门转盘下的金钗井处。

此处《县志》叫“落坪”,即山脉降至平坝。

但不等于是最后“落穴”。

金钗井街右面,莲池以东,以前多为山地,地势较高。现在从中昂新天地往东门转盘,几乎是一路下行,就可知原来地形。

所以蹇滋善进士在《开复东门水道碑序》中,对地脉的描述为:“津邑龙脉自鼎山落坪,由金钗井左畔穿平田逆大江而西上入城。”

东面地势高,西面地势平缓,自然是从金钗井处分野:向东是升,所以东部很少被水淹。向西是沉降,才是寻穴路径。

从金钗井向西,经东门名豪步行街、四牌坊小学、人民银行,一直到老公安局,此处是江津县衙门。这一路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

县衙门唯一仅存的古迹,是老城墙。可以到背后怡然街去,看得清清楚楚。

这里也是北宋冉木县长招待黄庭坚同志的地方。原来叫“想涪亭”,因理学大师程颐同志在涪陵悟道,伊洛之学入蜀,影响甚伟。故名。

算是一种风雅。

后来冉木县长无意间竟寻得旧县衙石碑,大喜,便重建了一个亭子,放置石碑,就改名为“心舟亭”,在县厅后十步。

公元1102年农历1月中旬,黄庭坚同志携带新婚儿子和江津籍儿媳妇石小姐出川时,一面是江津籍朋友李任道邀请,一面也是让新媳妇回娘家。正值春节,冉县长用宋朝江小白(槽坊酒)和江津荔枝盛宴招待黄庭坚。

黄庭坚喝醉后,一连写了三首让人流泪的诗:《心舟亭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绝》。

后来杜甫的第十三世孙杜莘老,又娶黄庭坚的孙女回江津定居,终于完成三大家族的基因重组。石小姐原是青神望族,杜氏和黄氏就不用重复介绍。

所以江津娶媳妇,还是找杜姓为好。

回到正题。

江津衙门是第三个节点:向南折,是文庙,现在的奎星广场,地势略低于县衙。文庙旁边是明朝宰相江渊的相府。

此处的风水自然强过县衙。

但县衙继续向西,却是龙脉落坪后第二次沉降。即由老公安局,经建行五福街支行,下行到江津新华书店处,原来的大通桥。

老公安局出来到奎星广场这条街叫鞍子街,由此街向西走,全是下坡。北面是下到新华书店,南面是缓行到卞家厅街。

新华书店处原来是城内太极河道,自然地势较低。那么不看当年的水道,看水道两岸:新华书店往西,由重庆农商行到重百步行街,此段为第二次沉降后龙脉。

西行至此结束,此段突然折向北面,由城隍庙和大土地向江边缓降,到怡然街止。此为第三个节点。

此处是龙脉最后的结穴地。

所以安放的是江津人的灵魂:关帝庙、龙王宫、南华宫、清廉祠、城隍庙。

这是儒道两家的精神殿堂。曾受一县长退休后,江津人为感恩他对江津的付出,将清廉祠改为曾公祠。因为当年曾受一县长就住在大土地街,离此较近。

此处居迎恩门和通泰门之间,它东边是江津城门的最高规格:迎恩门。

九道城门,以此为最。

迎恩门于毁1942年,目前找不到它确切的位置,没有照片。

有人说位于现七贤街口,此说不对。理由有二:一是观乾隆版、光绪版、民国版城图,迎恩门都不是正对七贤街,而是在七贤街西边,在关帝庙前面。三图如下:

二是七贤街是城内大路,迎恩门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圣旨和上级领导到来,才打开。如果迎恩门处在七贤街口,这岂不是让普通人无法通行?

古代江津县长迎接圣旨和上级官员,必须过大通桥,到大十字折而向北,经七贤街,到迎恩门迎接。如果是普通官员,则到大通桥迎接。

礼送回去时也是如此:高于知县的官员,或送达圣旨的官员,须送到迎恩门。普通官员,则送到大通桥止。

由此,我们就知道这道城门的意义,也就明白它处的风水位置:龙穴所在。

《光绪江津县志》城图显示:在南华宫和关帝庙中间,增加了“字圣庙”。怡然街从七贤街到通泰门这一段,原来叫“字圣路”。

也就是把关帝武庙与字圣文庙,合在一起,这比较符合此处的龙穴地位。

现在怡然街219号院大门,最接近原来迎恩门所在位置。它的大门望去,从滨江路两幢高楼的间隙,直指长江北岸,是龙穴位唯一保存风水较好的建筑,虽然已经变成高楼,但保持了与原来相对一致的走向。

怡然街219号院大门往下走,有一个小巷可以直通到菜市场。这应该是当年出迎恩门下到江边僰溪驿的路线。当年这里是一片陡峭的石壁,有石阶蜿蜒而下。那么现在滨江路上的高楼,应该就是建在原来的峭壁石崖上,前面的滨江路,是当年环城公路,用土石填起来,分成上下两层。

如此,值得庆幸的是,怡然街219号院极有可能延承了老城龙穴,住在此处,应该是与城市精华有缘。

即使位置有细微偏差,但砂位变化,不影响龙穴。

此处北面,江水一弯环抱,江北岸众山层层降下,环成朝拜之状,迎山、护砂、卫砂、朝山、环水,组成强大的簇穴之相,一呼百应,层层有序,王者尊严。

对堪舆有兴趣者,可以按本文路线,寻脉查穴,到此审看。但千万别推高此地房价。

周铭祚《修迎恩门楼记》里,专门对迎恩门的重要性有描述:“迎恩一门,去江不百,武水(大水)溢门,吞巨浸如环谷,其圮颓视别门为甚。……官司迎送必于是乎出。……斯门完否?邑治盛衰系之。从无有见及此者。”

周铭祚认为,迎恩门从功能来说,是迎送上下级及朝廷圣旨的地方,这道城门在与不在,可以看出县政府治理的好坏。而且此门比其他门更容易受到江水浸蚀,让人怀疑迎恩的位置应该低于通泰门,毕竟城门可以适当向外延伸。

从风水来说,刚好来了一个“潜心理学,博极群书”,而于“廖赖之术,尤极究心焉”的王行恭县长。江西三僚廖派和赣南赖派,堪称风水望系,王县长同志竟然研究极深,极有心得。

原来此人竟是风水高手:“深概兹门倾圮不治,不止陋观”,而且还要走原来县治衰竭之老路。于是以整块完石做城门,上面盖高楼,距地面五丈(17米),房屋七间,周围用杉木做栅栏圈起来。

如此,俯看几江,一望苍茫,上溯岷江峨嵋,下达滟滪堆,非常容易。“岸北群峰,时时滴翠窗棂间”,诗意盎然。

这年是康熙42年,值得江津人记住:伟大的县长王行恭捐出自己的工资,专门修了迎恩门城楼。曾到国子监读书获“明经”学位的周铭祚同学,手持985文凭,却是异常感动,写了《修迎恩门楼记》,让我们今天对迎恩门有更全面的认识。

王行恭,云南蒙自市举人,康熙40年任江津县长。政尚宽厚,办事谨慎,息事宁人,有长者之风。曾经说:人生忠孝之外无奇节,忠孝无惭仁义斯在。创修武庙,四年后因老人去逝,辞职回家守丧(文中所谓“忧归”也)。

作者:谭蘅君、谭云籍  中国教育学会课题《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研究之地域文化篇》。地域文化研究遵循“用古人思维,还原古人智慧,重建先贤历史文化现场的原则。至于古人思维是否科学或得当,留给后人评断。我辈暂抢救与还原工作。

后续将推出以江津历代知县、进士等文人文章为研究对象的江津文人思想史脉,宗教史脉、教育史脉、礼仪史脉等,以供江津教师将课本资源与地域文化联系,重建适合江津学生的课程体系。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