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45阅读
  • 0回复

(政治文化)朱元璋的西部大开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5



       公元200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掀起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内地各省对口支援,大批干部带职支边,建设了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大批战略工程。那么,我们看看,600年前,西部大开发的先驱者,朱元璋同志,在他所主持下的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绩以及其所遭遇到的巨大困难! 

  首先之难,在于让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以及中下层接受“国家”概念,就非常难!

  比如,收税。对于在山西雁门关外山阴县西小河村劳作的青年农民丰伯龙、丰伯虎来说,给国家缴纳夏税、秋粮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的地,是国家白给的,虽然属于盐碱地,也没人看得上,产出也很差,劳作也十分辛苦!可是从有限的收获中,每年夏、秋两季推个小车车把粮食送到县上,是大明公民应尽的本分。否则,国家用度从何而来?比如赈灾之粮,军队之粮,工部控制下的国企职工之粮,大明从皇帝到小芝麻官的俸禄之粮,国子监到府学、县学的学生白吃之粮,养济院、惠民药局等社会福利机构之粮,等等从何而来?

  关于纳粮缴税,多数老百姓思想还是比较通的!可是,这在新近纳入正式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则是另一番认识。奴隶主这样想,妈妈的,凭什么要把老子辛辛苦苦让奴隶们种出的粮食给收走了?太欺负人了!然后,他们到本族平民、奴隶们那里一宣传,都是那个猪头皇帝,和一帮子汉人,来压迫我们。今年,我之所以给大家增加了需要缴纳的数量(注:他自己剥削的那份儿是怎么也不能少的),都是那些坏蛋的原因。好,下面一听,立马义愤填膺!恨不得立马回家拿菜刀跟汉人拼命了。而对于朱元璋来说,收取税收,哪怕是因为一种国家象征而存在,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绝对不能退让的!当然,碰到天灾,根据情况免除这种实物税,并进行赈灾,也是与内地相同的办法。有一年,云南乌蒙军民府知府亦德(注:这是一位彝族官员)上书报告:“蛮夷之地,刀耕火种,比年霜旱、疾疫,民人饥窘,岁输之粮无从徵纳。”朱元璋下诏,立即全部免掉!

  对于云南的赈灾,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即相当于今天的“政府采购”!什么样的政府采购?买马!当初,明军征服云南的时候,曾经从水西、金筑、乌蒙等地紧急强征军马2000余匹,强征那是不给钱的!战后,很快进行补偿,由中央政府支付了每匹20锭,合计40000余锭。这是在向少数民族地区表明,我们不是侵略者,而是中央政府!但是,少数民族同胞看到花花绿绿的大明纸币,怀疑又来了,这纸能行吗?我们还是认银子!那玩意儿比较靠谱!在使银子,还是使大明宝钞上面,老朱并不僵化。对于白银有特殊喜爱的少数民族(注:比如直到今天,苗族妇女穿戴整齐后的头饰白银价值就有十余万人民币)用国库储存的白银支付!

  洪武十九年二月初三,老朱派神策卫指挥同知许英领校卒700余人,赍白银22650两往乌撒等处购买军马,得马755匹,匹马白银30两;洪武十九年五月初六,老朱又派虎贲右卫百户甘美率军士1000人,赍白银30139两,往云南、东川等军民府买马,得马2380余匹。继又命龙虎等卫将士以白银13万两复往云南买马。

  好嘛,政府采购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啊!少数民族同胞得到白银以后,那是当时的硬通货啊,一可以给老婆、女儿等让银匠给打一套首饰,这是一笔可观的家庭财富!二也可用于消费,从商人手上买粮、买那些希奇古怪的工业日用品。硬通货支付啊!自然,内地有粮、有货的商人是趋之若骛!商品流通加强了!至于,这些白银最后在少数民族同胞内部是如何分配的,比如,奴隶主得了多少?宗教人员男巫得了多少?平民得了多少?奴隶又得了多少,可以想象是一级比一级少,但总比过去没有强。有了钱,就有饭吃了,就可以达到赈灾的目的!这样,少数民族同胞初始的敌对情绪,就很快减弱了。驻军部队用粮,一律自行屯种解决,一时屯种无法解决,或者有一定缺口的,由国家户部统一调配供应。不给当地增加负担。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湖广省军区(都指挥使司)报告,奏请运施州、崇山、大庸、五开、黄平、平越等卫军食,明摆着,向上级要粮食吃。这些地方属于苗族、土家族地区。老朱阅毕报告,对身旁的户部大臣说:“崇山、大庸屯种岁久,何得乏食?数年来,军中无尺寸之功,但知需食,有司而不恤吾民供给之困,惟施州从其请,五开等卫亦令军士屯田自食。” 结果,只有施州卫(今湖北恩施)的请粮报告被批准了,五开卫(今贵州黎平县) 、崇山卫(今湖南花垣县吉卫镇老卫城村)、大庸卫(今湖南旅游胜地张家界市)等则被驳回。老朱岂是那么好糊弄的?没有压力何来动力?都拄着户部供应这根拐棍,军屯能下定决心搞吗?

  当年,云南那是内地人心中的艰苦地方,决不像今天是旅游者心中的天堂!包括部队,你要不是强制命令,没几个人愿意呆啊!要不然,乌撒卫的马四儿等人怎么会宁可造反也要返回中原。什么人愿意去?号召国子监的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灵啊!这些人是宝贝疙瘩!是帝国的栋梁!人数也太少,不像现在大学生这么泛滥成灾!

  除了前面已经派驻云南的正规部队以外,老朱想了许多办法,增加了赴云南的人员。明军中的蒙古族鞑靼官军大部派往云南戍守,成建制行动。为什么是他们?把他们放在长城沿线戍边的话,战斗力不强。为什么?跟北元还处于敌对状态,都是同一民族的,一上战场,双方叔叔大爷的,还怎么动手?这一点,老朱办的比“我大清阵营”的乾隆人道。乾隆种族灭绝蒙古族准噶尔部60万人的时候,强迫驱使蒙古族察哈尔部的战士疯狂屠杀,把准噶尔部男人全部杀光,女人抢走当老婆,还要挑漂亮的,很冷血的!派往云南的蒙古族部队,要求携带老婆孩子,举家前往。家里有特别小的孩子,怕路上艰苦有个闪失,先养在内地蒙古族亲属家里,长成后,由政府出钱,送往云南与家人团聚!

  原属首都军区,但是派往云南戍守的军人,其家属一律送到云南各处驻军地点,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每户补贴白银十两、大明宝钞十锭。一路上由所过军卫相继护送,不得有误!呵呵,团聚当然是好事,用不着在家守活寡了,但可惜首都户口没有了!不知当年这些军属是什么样的复杂心情!当然,犯了错误的官员、各地卫所当了逃兵被部队抓回来的,都谪戍云南。这也不在少数!

  洪武二十一年,陕西都指挥同知马烨率西安等卫兵三万三千人屯戍云南,这些人里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他们与原来元代初年进入云南的回回人合流,是形成今天云南一带回民的祖先!为了云南,老朱可以说先后从甘肃、陕西、河南、首都南京、江西、湖广、四川等地调兵,但是山西省、北平省的兵始终没敢动!这里可是防范北元的重点啊!岂能轻动!

  另一方面,根据情况,老朱也从云南召回一部分人,出于各种考虑。如陕西延安府宜君县人杨时敏,分配到广西省桂林府理定县当主簿,犯错了,谪戍云南。杨时敏在云南呆了很久,很想念陕西老家八十余岁的老母亲,给老朱写了一封信,哭诉自己已经9年没回老家探亲了,想回老家探望一下老母,再回云南可否?老朱最怕这种孝顺孩子,鼻子一酸,连忙批示,“准许回家探亲,杨时敏官复原职!不必在云南谪所了”。宫里边,有的侍女,其父亲在云南戍守,眼看一把老骨头要扔在云南,暗地里哭哭啼啼。老朱了解到这些情况,这孩子孝顺啊,又是鼻子一酸,下令兵部:“凡宫人有父戍守云南者,悉取回给赏,仍以其女还之。”

  山东兖州护卫指挥曹德的爸爸曹广,也是个职业军官,因事谪戍云南,死在了那里。按照明朝军制,要有儿子顶职,那就曹德的弟弟曹胜吧,可是这孩子还小啊!曹德出头,向上申诉,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欧阳琳报告给老朱裁定。老朱说,曹广这个人立有战功,人又死在云南。虽然有罪,但念昔日之劳,应该可以免除曹胜兵役!

  此外,还曾落实过一批老军人政策,诏兵部:“凡将校流罪以下谪戍云南贵州者,俱复其官。”也就是说,可以回内地了!但是,对于大多人来说,回乡是不可能的!这用我们今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直到几代人下去,连故乡是哪里都很模糊时,你也就变成云南当地人了!而这就是明朝政府想让你起到的作用!节选自:山西移民对于北京和明朝政坛的深远影响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