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446阅读
  • 0回复

(传统文化)教育部长: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10


教育部长: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启迪大脑潜能,提升综合素养,从小培养孩子的大仁大爱,大德大能,润育生命,智慧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1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今年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是首个接受记者提问的部长。他就“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这一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2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说起来就是3句话:

       一、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

       二、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铸魂工程。

       优秀传统文化里,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我们不把这些东西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中没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上的偏离。

        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中国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行为方式怎么调整,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丰富的阐述。在这个方面发生问题,我们就会发生底色的亏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际上就是办4件事:

       第一件事是教材体系建设。

      针对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是涉及规律性的、有的是涉及方法论、有的是涉及技术层面、有的是涉及审美层面。针对不同学段,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

       第二件事是拓展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里面,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

        第三件事是加强研究和阐释。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同时学科建设要加强培养人才。

       最后一件事是推进国际传播。

        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