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32阅读
  • 1回复

北伐名将王天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8

北伐名将王天培

  血战徐州纵横扫荡三千里
  魂归桑梓泪落满城百万家
  ——悼王天培将军挽联

  为扫除封建割据势力,统一中国,1927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爆发了,这就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千军万马中,一位侗族将领横枪跃马登上历史舞台,他就是北伐名将王天培。

  经武报国酬壮志

  王天培原名伦忠,字植之,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二月初四出生于贵州省天柱县织云乡一户贫寒的侗族人家。

  年幼时王天培便已心怀壮志,决心经武报国,于是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后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其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前夜,他加入了同盟会,投身革命。武昌起义中,他被战时总司令黄兴任命为凤凰山要塞司令。

  辛亥革命胜利后,王天培因立有军功,被送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这位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颇有儒将风度,能写诗文,参观四川成都武侯祠时曾作对联一副,现仍保存在祠内。

  王天培曾参加过武昌起义、护国运动和护法战争,为捍卫民主、共和效力。因为在广西桂林受到孙中山接见,表示“对中山先生的信仰至死不渝。”

  护国战争中,王天培还只是个营长,却创造了以一之寡胜一旅之师的奇迹,打得袁世凯的旅长马继增无路可逃而自戕。

  王天培娴于韬略,智勇兼备,往往出奇制胜,重创强敌,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深为孙中山器重。后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直辖黔军第一独立旅旅长,后又晋升师长。

  为消灭北方军阀势力,1926年秋,他率部出征,在湖南洪江誓师北伐,被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兼左翼前敌总指挥。他就这样一步步走来,从侗寨到军营,从普通一兵到一代名将,一步一个脚印,冲到了革命的最前线。

  纵横千里称铁军

  在王天培率2万5千名将士在湖南洪江誓师北伐时,共产党员吴玉章代表国民政府亲临大会授旗和讲话。吴称赞王“是一位忠心耿耿、青年有为、文武全才的军长”。

  誓师前,这支不到3万人的队伍,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杀向安徽、江苏诸省。在北伐三路大军打击下,不到一月,赣皖苏悉为北伐军所占。王天培乘胜追击,挥兵直指徐州。

  徐州历来为军事重镇,军阀孙传芳和张宗昌在此纠集重兵死守。但王天培仅用14天时间,就取得徐州大捷,孙、张亡命临城。

  徐州战役是北伐几大战役中的一次大战役,意义重大。为此,中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会,各报竞相报道,将王天培的十军和叶挺的独立团并称为铁军。王天培也因此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总司令嫁祸于人

  1927年5月,蒋介石再次举行北伐。何应钦、蒋介石(白崇禧代理)、李宗仁分别担任一、二、三路北伐军总指挥,而王天培的第三路军则隶属于李宗仁的军队。

  虽然第十军因队伍壮大而军饷不足,但他们饿着肚子,穿着草鞋,仍然在王军长的指挥下,勇敢地迎战北洋军阀之一的奉军,到安徽安庆、合肥,攻蚌埠,占江苏徐州,进鲁南,逼泰安,济南之敌震动。张宗昌部军长张敬尧、曲同丰等派人向王表示“十军打到济南,他们就反戈归附。”要拿下济南,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但就在这时武汉政府反蒋,蒋介石又害怕王天培的势力壮大,于是命令停止攻打济南,并将主力撤出前线,仅存第十军等部队在绵延百里的津浦线上抗击十倍之敌。即将到手的果实就这样丢掉了。

  王天培多次向蒋介石求援均无果,第十军终因孤立无援、缺乏粮弹而败下阵来,一直退到安徽的符合集。
  蒋介石见战略要地徐州已丢,又遭到各方面责难,于是慌忙下令“要夺回徐州以振军威”,“不打下徐州,便不回南京。”他亲自担任总指挥,率第一、四、二十七、三十二、四十四军及残破不堪的第军发动徐州战役。结果,败得一塌糊涂。蒋介石本人则在陈诚等人的护送下,由蚌埠仓皇逃回南京。

  徐州失守,蒋介石感到无法向中国国民交待,乃将自己估计错误、指挥失当所致的战败责任,推诿到王天培身上,以王作为“替罪的羔羊”。阴谋设计好后,蒋介石于8月13日通电下野,行以退为进之策。不过下台前他急电王天培赴南京面商机要。

  北伐名将冤死杭州

  尽管王天培的幕僚已识破蒋介石的奸计,再劝阻,甚至建议派一个师人马相随保护。但性情憨厚的王天培却毫不在意,认为蒋不会胡来,最终中了蒋的圈套。

  8月9日,王天培一到南京,就去铁汤池丁家花园拜见蒋介石,但蒋以忙为由,拒绝会见。第二天,王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克扣军饷等罪名逮捕。

  蒋介石下野回浙江奉化老家,便以“送王将军去西湖疗养”为名把王天培押送到杭州市浙江省防指挥部,然后秘密处死。

  王天培被害,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可蒋介石为何要杀死王天培呢?

  一是因为蒋介石素有排除异己之心。王天培是黔军,既不是蒋的嫡系,又非黄埔出身。当王的军队打到山东泰安时,队伍扩大为9万人,尤其是张宗昌部将决心反戈归附的音讯为蒋知晓后,他更担心王部人多势众,拥兵自重,无法控制,乃决心消灭王部。

  二是蒋介石指挥徐州战役失误,且败得很惨,这是蒋介石所始料未及的。当时被人称之为“北伐战争中最孱弱的一次溃败”。同时,各方面责难纷纷而来,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之攻击为甚。蒋感到压力太,寻机推卸责任。于是将战败之责任推在王天培身上。

  惜乎,这位于武昌起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有功之臣,就这样做了蒋介石的“冤死鬼”,时年39岁。

  王天培很迷信,临死前,还拿着一颗保命的“舍利子”(佛骨)。但蒋介石还是没有怜借这位“替罪羊”,“舍利子”亦未能保其性命。行刑时,子弹从王天培左后脑穿过,由前右脑斜出,脑浆、鲜血四溢,有“肝脑涂地”之状,悲惨至极。

  1931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孙科、古应芬、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等人开会为王天培下了昭雪令:“军长王天培着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以刻忠烈,而示来兹此令。”旋即军事委员会议决,照陆军上将阵亡例怃。1933年4月14日,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在贵阳为王天培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称之“西南杰出,忠勇性成。”
  摘编自《王天培将军》田尚培/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离线平农惕

发帖
7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7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