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70阅读
  • 0回复

(湖湘文化)盘古与黔中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北京丽丽
 

发帖
24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28
— 本帖被 admin 从 地域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3-03-06) —
盘古与黔中郡
张振华 莫厚材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乃人脉始祖,中华之魂。然三皇五帝可溯、盘古可寻乎?这就成了诸位研究历史学者的最大历史悬问?


盘古是人还是神?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始于炎黄二帝,而早于三皇五帝的盘古就只有将其神话为非凡的人物,开天辟地的祖神。《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就注演着盘古开天辟地、生化万物的古老神话故事,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对始祖的推崇,进而成为东南亚及欧美普遍传播的中华魂。然而历史毕竟不是神话人物创造的,从人类历史溯源我们不仅需要精神源泉《盘古的传说》,更有理由坚信盘古是人又是神。随着沅陵盘古乡境内盘古洞的发现及《神话传说与盘古研究》、《盘古文化研究》专著、《盘古园》杂志的出版发行,终于使盘古走出神话回归故里。中国小学课本记载“人类的老祖宗,是一个巨人。”是啊,盘古是人又是神,他是一位带领人类走出洞穴的始祖,是一位率领人类走向文明的伟大历史英雄。


盘古始居沅陵。地处雪峰、武陵山脉交汇处的沅陵,群山起伏、山峦叠障、气温适宜、溪流如梭、林茂禽集、瓜果遍野,且石窟洞穴百余、光怪陆离,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好场所。随着湖南沅陵盘古乡境内盘溪山腰盘古居室洞穴的发现,一举揭开盘古神话之谜。倒扦的石锁,锁住的是见方不足半米的洞口,传承的却是中华千古文明。室穴内石器遗物清晰可见,石床、石灶保存完好,两米多高的钟乳石恰似一位慈祥的老者坐床而立;尤其是洞壁上若隐若现的一些符号更添几分神秘,盘古洞的形成被专家、学者公推为百多万年以前。中华始祖———盘古就是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带领人类走出洞穴、打造修缮,降魔伏妖、耕作训兽、繁衍远征,开创了人类原始文化,难道说不是开天辟地吗!从而也才有了三皇五帝到如今。《荆州记》:“沅陵县居酉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唯此是盘瓠(古)子孙……” 《宋书》:“五溪之蛮,皆盘瓠(古)种也,聚落区分,名亦随异,沅其故壤。”的历史记载可以为证。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何光岳教授指出:“盘古开天地,中华遗迹多;沅陵及其源,四方频传播。节日都欢庆,苗瑶唱赞歌;欲穷上世史,尽在五溪河。”


沅陵人的盘古魂。不仅是对盘古的推崇,更是盘古遗传的基因,沅陵人骨子里始终渗透着一股盘古魂:一是图腾魂:1、家家户户都在中堂神龛上立祀盘古天地人神之位。2、《明香》宫殿及寺庙内均设置盘古图腾。3、祷告祭祀开头语便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4、斧头要尊称为开山子。二是地域魂。沅陵的许多地域都以盘字为头取名,如盘山、盘龙山、磨盘山、盘山界、盘龙湾、盘溪、盘头溪、盘脚溪、盘山路、十八盘、磨盘、碾盘等等。三是民俗魂。如出门带钱叫盘缠、挑小货物叫盘脚、骗人叫盘人,遇到麻烦叫盘掏、送儿女读书叫盘书、生儿育女叫盘儿盘女、取媳妇叫盘媳妇、嫁女叫盘女、妇女卷头发叫盘发、搬运物口叫盘东西、竖屋柱叫盘柱头、运木材叫盘木、葬老人叫盘老人家、红白喜事端菜叫端盘了、数数叫盘点、小孩调皮叫盘淘、放绳套兽叫盘套,如盘腔、盘乐、盘律、盘词、盘歌、盘曲、盘调以及盘木号子(拉纤号子)、盘水号子(车水号子)等等。五是盘龙魂。当盘古祖先带领人类走出洞穴开始远征,用木刻成舟“择鱼肉于槽,扣槽群号以为礼”,进入沅江,划向长江、黄河。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划龙舟的传统习俗,当屈原放逐沅湘看到沅陵龙舟魂的博大精深时,从而写下了“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九歌》的不朽诗句。尤其是沅陵赛龙舟的独特方式“帅旗满江横”(《龙腾序》)更是别具一格。从而进一步确证了划龙舟的起源是祀盘古而非屈原。每到五月,沅陵祭祀盘古划龙舟的活动气势恢宏、撼山镇岳,无不迸发出那种威猛勇敢,强悍开拓的气概;尤其是将湘西汉子勇敢、剽悍、倔强、坦率、好胜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国家体委以把沅陵定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并在沅陵连续举办几届全国龙舟赛事,央视向全世界直播;这就是对沅陵龙舟延续中华人脉,传承中华文明盘龙魂——盘古精神的首肯。


黔中郡 盘古带领人类走出洞穴,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到黔中郡开创五蛮盛世,当时的黔中郡就在成了楚秦的要塞。秦王不异信誉,于公元277年大举进攻楚国,以武力夺取沅湘黔中郡,逼迫楚怀王将都东迁,黔中郡则逐渐成为了历史衰亡遗城(据《史记》记载)。我们寻古访祖,在距沅陵城西20里外发现了黔中郡遗城,此遗城就座落在沅陵的窑头。窑头是一个方园30万平方米的半岛,在半岛的核心区,发现占地十多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发掘出了战国时的城墙和宫殿。其城池座南朝北,南城墙190米,保存较为完整,西城墙次之,整个城池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中轴线长450米,南北中轴线宽250米,面积达112500平方米,陶瓷制品的城池下水管道做工精致、铺设合理,更是让人惊叹!“逝者如斯夫”,面对2000多年前的残墙废墟怎不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昔日的荣辱兴衰,繁华萧瑟都已随滔滔沅水而逝,今天虽无法挽留岁月的脚步,却能倾听到历史寂寞粗犷而又遥远的回音。


遗址在夯筑过的一块平整的台面上,台面建房有基槽,无柱洞,可见当时是采用埋设地梁的方式建造,从槽基建筑单元看,一个大房屋可分2个小的单元,其建筑大开间均在100平方米以上,由此可见宫殿主人的地位之高,城池建筑之精妙。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自秦汉到隋唐,昔日辉煌的黔中郡,已经消蚀衰败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让人伤感怀古的一片废墟。“楚塞郁重叠,蛮溪纷清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月”。这是刘禹锡到此留下的无限感慨。黔中郡故城周围,还有1000多座大小不一的战国墓葬,其中,超过马王堆规模的大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及生产生活用具,然而,这一切还仅仅是窑头丰富地层文化中最表面的一层。从护城壕沟夯筑层来看,这里还有多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在深处的文化层中,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大量的石器,有石斧、石刀还有鱼骨头针等等,应该说,早在石器时代,盘古的子孙就在这里生活、生存、繁衍、发展、壮大。


如果说盘古、盘古洞是中华人脉之源,那么黔中郡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它不仅浓缩了五溪流域辉煌的文明,更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起专家指出:“史书上载有的,不一定都是事实;史书上没有的,或是事实还没有写成史文。”


盘古是人不是神,随着盘古居室(盘古洞)的发现才揭开了他的神秘的面纱;随着黔中郡遗址的挖掘,才更进一步验证了盘古是人类始祖、中华之魂,他是一位带领人类走向文明伟大的历史英雄。
以文化人,追求天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