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20阅读
  • 0回复

民国最牛校长马君武 为保护中共学生开除国民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12
民国最牛校长马君武 为保护中共学生开除国民党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王勇供稿)


 

要问民国最牛的校长 是谁?有人会说是晓庄师范校长陶行知,竟然在白色恐怖中一连发表3篇时评,猛烈抨击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党当局;当然,也有人会说,这算什么啊,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还敢当面骂蒋介石是军阀呢,那才叫真牛。
 

其实,他们两人,仅仅动动嘴皮子、耍耍笔杆子而已,没什么实际行动,够不上最牛。最牛的,还要数中国公学校长马君武。这位马校长,根本不把党中央放在眼里,竟然以人权为名,包庇“赤匪”,开除敢于和“赤匪”作坚决斗争的国民党学生,激起一片哗然,连“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都大为不满。
 

现在马君武的名气,肯定赶不上马加爵,可七十年以前,那是何等的如日中天啊,号称“北蔡南马”,与蔡元培齐名,都担任过教育总长。他不但是中国第一个留洋的工学博士,精通好几门外语,出版过几十部教科书,更是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你说他资格老不老?有一年,党组织请他填表,他指着“何时入党”这一栏大发脾气:“知道同盟会吗?知道同盟会章程是谁起草的吗?”不仅如此,他还做过炸弹呢,反清志士进行恐怖袭击的炸弹都是他做的,把他惹毛了,给你一拳还算客气的。号称“清党”刽子手的那个陈群,以前就挨过他的一记老拳。
 

有趣的是,对于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性格刚烈的党国元老,居然也有花边新闻。据书法家马叙伦所著的《石屋余沈》披露:“君武少孤,事母孝,然有断袖之癖。唐桂良语余,君武之董君,君武市妇人服,使夕而衣之,俨然处子也。”
 

文中所说的唐桂良,系辛亥名人唐才常之子,曾经与马君武一起在东洋留过学。至于唐桂良所谓“马君武买来女装,叫他的董君夜晚穿上”之类,究竟是传言还是捏造,已成昨日黄花,没什么研究价值了。不过,《石屋余沈》称“君武少年,英姿昳丽”,倒真不假,只是后来为党国东奔西忙、日渐憔悴不复当年之俊罢了。
 

花絮少说,言归正传。
 

中国公学创办于1905年。当时,由于日本政府横蛮压制中国留学生的反清活动,近千人愤然归国,便在上海的近郊吴淞创办了这所革命的私立大学。创办之初,马君武就是教务长,胡适那时候还是阳光男孩呢,怀揣远大理想来报考,正是马君武慧眼识珠,把他那篇《言志》的作文试卷拿在手上请同志们传看,大家都说中国公学得到了一名好学生。
 

25年以后,胡适成为大师,当了校长,在党国已经决定要保护个人身体、财产和自由的情况下,还屡屡撰文,认为做得不够,恨不得一天之内全盘西化,被党中央点名批评,还连累到中国公学在教育部立案的问题,便借口要写他的鸿篇巨著,一走了之,请闲居山野的党国元老马君武重出江湖,接任校长。
 

于是,马君武走马上任了。
 

对于胡适任内的校规,比如不上党课、不挂党旗,礼堂里既无总理遗像、又无总理遗嘱一类的新派作风,马校长当然是赞成的。对于胡适的文友罗隆基,也放手让他在学堂上诋毁以党治国的原则,大肆鼓吹“资本主义自由化”那一套。这种只讲民主、不讲集中的光荣传统,在一代代民国文人中薪火相传,他们身为大师,学贯中西,却不懂国情,不晓得大海航行靠舵手,党国的船被他们捅得尽是漏子。
 

193010月,就在他继任校长5个月后,中国公学出了大乱子。起因很简单:一天夜晚,中国公学大学政治经济系改选学生会,为争夺领导权,国民党学生李雄被邓中邦等人当场扭打,一时间秩序大乱,“打到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不绝于耳。朗朗乾坤挨了打,试问今日之上海,究竟是谁家之天下?吃了大亏的李雄十分郁闷,在同学严经照的陪伴下,连夜向当地党部举报邓中邦、魏佐翰,林宏亮、张国辉四人为共党分子,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即出动军队来校搜查,邓魏两人被捕,另两人在逃。
 

按“一党专政”的观点来看,学生会当然应该掌握在国民党手里,殴打国民党当选人更是“罪加一等”。谁执政,谁当选;谁打人,谁受罚,不就把一场风波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了?按这样的立场处理问题,才是在政治上和党国保持一致。岂料,马君武闻讯学生被抓后,却认为“以学生竞争学生会选举之故,竟敢诬反对方面或彼等所不快意之人为共产党,欲断送其生命,手段太过残忍”,便出面担保。结果,牢里的板凳还没有坐热,邓中邦和魏佐翰便在第二天大摇大摆地回来了。
 

更为离谱的是,5天以后,即1019日,马君武召开全校大会,掏出名单,当众宣布:将“害群之马”的李同学和严同学除名!
 

他在会上训话道:“同学相处,应如兄弟手足一样,相亲相爱,纵有任何纠纷,解决不了,理应向学校报告设法处理,怎可因竞选失败,几个人凭一本党证到驻军谎报,陷害同学?而大学是研究学术场所,神圣不可侵犯的,驻军不应该不经查明,不透过学校当局,深夜来校抓人,如果此风一长,学校的秩序如何维持?学生的安全有何保障?我身为校长有责任维持学校的秩序,保障同学的安全,对挟怨陷害同学的害群之马,不能不予以严厉的制裁!”
 

那么,到底是陷害他人、还是举报有功呢?这是问题的关键。马君武认为仅凭一本党证去告发,就是谎报;此外,还有900多同学联名上书教育部,称驻军“并未查得任何证据”,李严两人因私愤告密,“手段过于残酷”。但另一方面,却又有证据表明并非冤案。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呈文党中央,以勿容置疑的口吻指出:“案查中国公学内共产党徒及国家主义派等反动份子,潜窃盘踞,秘密活动,业经查有实据,无容讳饰……邓中邦系吴淞区内cp负责人,前曾参加广州暴动,凿凿有其经历”。当地党部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也说:中国公学为共产党在吴淞一带之大本营,反动标语及传单早属司空见惯……本年暑期间长沙事件发生后,该邓中邦即携党徒潜赴长沙,加入工作……又查该校学生张国辉亦系cp重要份子,本年五一节纪念时,曾在上海南京路散发传单,参加暴动,被工部局拘捕,移送苏州法院监禁多日,经马君武设法保释有案。“
 

而且,当天夜晚,驻军的确在邓中邦、魏仕翰两人宿舍室内“搜出共产标语,及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吴淞执行委员会印刷品”,挟嫌诬告一说并不能成立。
 

就这么一起很简单的问题,马校长硬要对着干,是他不知道cp为何物吗?他当然知道。中国公学内就有学生因家在苏区被共了产、打了土豪而不得不申请补助的事情。但在他心目中,人权第一,党国第二,为了保护人权,就顾不上什么党国的百年大计了。
 

不仅不制裁cp份子,反而打压党国学生,中国公学俨然成为革命根据地,马君武牛不牛?
 

10月底,在中国公学董事会作出马君武辞职、于右任继任的决定后,马君武就是不让位,拥护他的学生屡屡以罢课相助威,并向于右任孟浪起哄,牛不牛?
 

一连两三个月,面对上海市党部、教育部、国民党中央训练部的再三抗议,这位马校长就是不恢复李、严的学籍,还当众大摆老资格,羞辱他俩说:“当年我追随总理首创革命的时候,他们父母的精子和卵子都还结合呢。”牛不牛?
 

最后,连蒋总司令出面都不顶用。学潮期间,马君武去了一趟南京。那时候,老蒋--哦,在马老面前应该称小蒋--还兼任教育部长,为了表示对这位党国元勋的敬意,设宴款待。史载:“席间,蒋介石要马君武解除罗隆基等进步教授的职务,马君武坚决拒绝,对所谓党义课问题亦不让步,于是愤然返回上海。”
 

想当年,朱元璋杯酒释兵权,如今蒋总司令的“鸿门宴”还只是让他上一门党课、炒几个人鱿鱼都办不到,你说马君武算不算民国最牛的校长?
 

牛得让蔡元培都看不下去了。
 

蔡元培时任中国公学董事长。向来与人为善、从不轻易发脾气的他,这一次真的动怒了,在与拥马派的交涉中态度异常强硬,对校内不挂党旗,不挂总理遗像,不读遗嘱等现象大发脾气。当学生代表向他咨询是否维持校董会原案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校董会的决议案当然得维持,决没有自己决议,又自己推翻的。”
 

其实,所谓牛不牛,要看对谁。当穿鞋的遇到光脚的,就只有受窝囊气的份了。12月末的一个下午,李雄、严经照率领几十名手持木棍的青年冲入学校,攻占校长室,封闭大礼堂、教室及所有办公室,不让他上课,并与拥马学生大打出手。马君武只得干瞪眼,李同学、严同学的学籍早没了,还有什么好开除的?开除他俩的球籍吗?他又不是上帝。想扔几个炸弹?可旁边就是一个营的炮台守军,炸弹比他更多,真打起来谁吃亏呀?
 

于是,马君武无可奈何,也来了一个走为上计,回家搞他的译著去了,丢下一个乱哄哄的破摊子,不管了。
 

对于马君武捅下的漏子,国民党各级党组织的震惊和震怒可想而知,其危害性也是看得很清楚的。风波初起之时,中国公学所在地的基层党部便向全国发出通电,抨击马君武包庇反动、压迫党员、潜谋不轨,号召社会各界-致声讨。上海市党部怀着愤懑的心情致电党中央,说“若严、李两同志以检举反动而致学籍开除,本党坐视不予援助,则何以慰检举者之心;即有知反动之秘密者,行将裹足,不敢告发。”曾参与封校行动的国民党籍学生王国屏更是恳请党中央严惩马君武,发出“设不予以严厉惩治,党国前途,殊堪危虑”的忠告。国民党上海训练部也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愤怒指责马君武“视本党如仇敌”,“实为罪魁祸,万难再予宽容”,提出“毒蛇螫子,壮士断腕,镇压反动,在此一举”的处理意见。
 

不过,对于种种的严惩呼声,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走的是“正常程序”,即维持校董会决议案,改推邵力子为校长、朱经农为副校长,李同学转入中央大学,严同学恢复本校学籍,这场轰动一时的学潮才在第二年年初暂告平息。
 

马君武啥事没有,依然悠哉游哉,晚年为振兴桂剧,力捧花旦小金凤,赋诗一首:“百看不厌古时装,刚健婀娜两擅长,为使梦魂能见汝,倚车酣睡过衡阳。”
 

至于中国公学,本已负债累累,经此一折腾,师生大量流失,再也没有恢复元气,抗战期间仅在重庆开设中学部,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一个有江姐。
 

此是后话,不提。
 

邓中邦:广东五华县人,生于1903年,1926年入党,中国公学停办后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乡任教。
 

李雄:1904-1978,浙江缙云县人。1935年起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秘书、组织科长、书记长等职,后去台湾,任监察院参事、革命实践研究院辅导委员、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政治大学、台湾大学教授。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