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994阅读
  • 0回复

(其人奇诗)此诗16字,他却花了3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此诗16字,他却花了30年,一出世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文化作文有时更要读透诗词背后的文化,特别是诗词无关的人物品质。如果我们只是背诗句,当然也有用处。但如果这首诗的诞生及后来的故事都能知道,那么写作就有更多主题可用,更能将诗词的意境与人物生命的意境联系起来。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诗坛群星璀璨 。    

这一首诗,极平凡又极不平凡。

它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故事和我们每一位生于和平年代的中华儿女,息息相关。

全诗如下: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全诗仅四言十六字,若是从格律文采上来分析的话,确实难登大雅之堂,甚至算不上是一首诗。但若是你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一定会对这首诗肃然起敬。

这位便是此诗作者: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七七事变那年,年幼的黄旭华小学毕业了。当时的他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穷,这么弱?为什么日本人对我们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我们却毫无反抗之力?为什么我们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四处逃难?

那时起,在黄旭华年幼的心灵中,就种下了励志强国的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个民族站了起来,可有人却说:看看你们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你们一句话说站起来就站起来了?

确实,那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

黄旭华就是在那个年代,毅然扛起了自主研究核潜艇的大旗。

1958年,他告别新婚的妻子,告别体弱的双亲,带着自己的团队,踏上了一座人迹罕至的孤岛。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十年。

“当时我们真的是太落后了,许多数据都是用算盘打出来的”、“一开始我们根本不知道潜艇长啥样,就偷偷把美国儿童的潜艇玩具买来,反复拆,反复装......”、“那里的大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每天的主食除了茄子还是茄子。”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黄旭华团队硬是靠着惊人的毅力,打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1988年,潜艇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深潜试验。

三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试验,美国就曾试验失败,代价是160人全部葬身海底。

为了稳定军心,身为总设计师原本不用参与试验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深潜,要与所有人员同生共死!

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气魄!

当深潜成功,潜艇缓缓浮出水面时,已经整整拼搏了30年的62岁的黄旭华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情绪,他泪流满面。

他说:我没有哭,只是非常激动!”

随即,就在那潜艇之上有感赋诗道: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2013年,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人们是这样介绍他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他却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黄旭华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群,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中国历史从来不缺少英雄,只缺少铭记。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