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图片
二、获奖作品
朱弦断处春水寒——论李煜词心折射的生命突围
词人魂魄终不灭,春水愁痕入砚来
——题记
初2026届7 石睿文 指导教师:柳娟
一江春水承载的愁绪,穿越千年时空依然在文化的河床上奔涌。当我们拂去"亡国之君"的标签凝视李煜,会发现这位被命运抛掷的词客,用断弦般的词章完成了对生命困境的突围。他的愁,不仅是家国覆灭的悲歌,更是人类面对永恒困境的精神造影。
南唐国都金陵城的朱栏玉砌间,李煜始终保持着文人的清醒自觉。面对北宋铁骑压境的危局,他选择以"岁贡方物,臣事中原"的隐忍策略延续南唐命脉。开宝四年(971年),他自去唐号改称"江南国主",甚至拆除皇宫鸱吻以示臣服。这种看似怯懦的退守,实则包含着以百姓性命为重的政治智慧。正如宋人龙衮在《江南野史》中所言:"煜虽暗弱,然存恤黎庶,金陵城破之日,市不易肆。"当曹翰血洗江州时,李煜选择以帝王尊严换取金陵百姓平安,这种抉择远比史家笔下的"懦弱"更需要勇气。
被囚汴梁的岁月里,李煜完成了个体生命的诗性涅槃。从"划袜步香阶"的旖旎到"故国不堪回首"的苍凉,他的词境经历了从金粉楼台到苍茫天地的蜕变。《虞美人》中奔涌的春水,既是词人精神苦痛的具象化,更是将个体经验升华为人类共相的审美创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精准点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种将生命痛感淬炼为艺术永恒的创造,恰似蚌病成珠,在苦难的磨砺中孕育出超越时空的文学明珠。
当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面临的"存在性焦虑",与李煜的春水愁思形成奇妙共鸣。当我们困囿于996的工作牢笼,沉溺于短视频的感官刺激,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垂泪对宫娥"?李煜词作给予现代人的启示在于:唯有像他那样直面生命的本真状态,在艺术创造中寻找精神出口,才能突破现实的围城。就像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伎乐天,在绝境中奏响生命的强音。
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到的不仅是南唐残照里的孤影,更是人类在困境中寻找光明的精神图谱。那些浸透血泪的词章,终将化作润泽文化的春水,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奔涌。这或许就是李煜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在生命的至暗时刻,仍要相信诗意的光辉可以照亮归途。

西方伪史论
初二3班 黄娅
观点:我赞同西方伪史论。
论述:
所谓历史,包括了人文、教育、法制、思想等等,若想要构成一个完整历史文化,就要有证据去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就像建房子,如果你想要一个高大的房子,你得先保证低基要稳,而不会倒塌,由此可见古时各式文献资料、考遗址等对论证历史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但西方历史就似与这个理论背道而驰,同时,西方关于历史也有许多令人费不思解的问题,比如,在没有纸张的年代,莎草纸和羊皮纸真的能记载下文字数量达数十万、数百万的西方历史书籍吗?就像希斯罗德的《历史》等著作,这样的著作是用莎草纸和羊皮纸保存下来的说法遭到了许多质疑,首先,莎草纸与羊皮纸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其次,莎草纸在当时虽比羊皮纸便宜,但不宜保存太久,而羊皮纸保存时间长,但又过于昂贵,而数量需求量又过大,因此,西方这些说法受到质疑是有依据的,也因为有在些依据,中国许多历史学家也发布过对西方历史表质疑的书籍,代表作有何的授《希腊伪史考》,董并生、诸玄识的《虚构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复制中国”考论》等,质疑西方文明史真实性,对西方历史文明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但这观点也遭受到了许多质疑、饱受争疑,我们更应客观、理性去看待西方文明史,提出合理、有依据的质疑,而不是去对西方文明史进行辱骂、嘲讽等。
只有当我们提出的合理质疑得到西方的合理解释,在辩论之下,西方文明史到底是真还是假才会慢慢浮出水面,而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了一个“疑古派”,他们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专门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质疑,大胆疑古,他们质疑了“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等历史事件、历史制度,虽然有许多说法被现代的许多考古资料、遗址等而被否认,说法过于片面,但我们也应向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学习,大胆的同时也应保持合理性,只要我们有依据发现问题所在,就能向西方的历史文化提出合理质疑,如疑古派说孙武孙膑是一个人,而在现代中国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驳回了疑古派的这些观点与说法,而在西方,西方历史文明为何会断层上千年以后,能突然出现了?若阿拉伯人是中转站,为何当时没有任何相关知识传到中国,都需要西方现代的考古文献,遗址等等证明真伪,但在欧洲的考古没有像中国一样的玉器、礼器、书籍等等重要种类,未能形成完整的地下文物链,并且西方的书籍与考古文物并没有形成互证逻辑链,即不符合“二重证据法”,也就没有办法去证明西方文明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也能够说明西方历史具有虚构性。
结论:西方历史包含了虚构性、不真实性,西方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去反驳这些说法,也有许多质疑没有得到解答,所以我赞同西方伪史论。

溯流与观澜:从西方伪史论争看文化自信的破立之道
初2026届7班李紫杨 指导教师:柳娟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在兴起,那就是西方伪史论,它如同滚雪球般有着巨大的影响,引起广大群众的讨论。
西方伪史论的出现是对于西方历史的真实性的质疑,主要体现是对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的不相信,对出名历史人物是否存在的怀疑,对著作产生年份的怀疑。
历史主要是对过往发生的事的记述,是现代的人了解过去的途径,它是理性的、客观的。世界历史是一个巨人,不同的文明是组成他的重要血管,血管连着跳动的心脏,心脏为巨人的活动而不停跳动着。心脏汇聚着不同血管传输的血液进行交融,同时心脏将汇聚的血液再次向外传输。
西方伪史最早出现是在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他们质疑许多文明的真实性,并认为蒙古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他们认为蒙古人在征服其他地区时也为当地带来了文明,从内在反映了他们对蒙古文明的自信。
在近代中国伪史论在兴起,有不少学者去推崇这一论点,其中浙江大学人文学教授,黄清河教授,有一有关作品——《现代与后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分了两个部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者在题外话强调了一个点,中国文化并不落后。这一点如一汪明镜能照明大多推崇西方伪史论的群众他们本质是为了文化自信,弃文化自卑。
西方的文化十分灿烂如皎皎明珠,散发光亮。毋庸置疑它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和如今人的思想已经不可分割,但在这灿烂的历史的体现免不了与其他文明的对比来衬托。
吴文俊先生曾提到“西方大多数数学史家,除了言必称希腊以外,对于东方的数学,则歪曲历史制造了不少巴比伦神话和印度神话,把中国数学的辉煌成就尽量贬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暗示下,使近代中国人民有了自卑从而就有了文化自卑这一词。
在中国近代有着一段屈辱史,使国民对文化有着潜在的不自信,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国在进步,国民应文化自信,坚持本身文化的优秀去发现发扬优秀的华夏文明,去理性地学习认识他国文明的历史,历史是客观的,然而伪史论的存在会让人觉得反智的原因是有些许偏激的人以偏概全去否定他国优秀的文化,让西方伪史论这一论点变得十分的敏感,其本质上是过于主观,历史是每个国家的无法衡量的财富我们需秉承公正态度去学习,可以有客观的态度去质疑和怀疑但也不要因此加深偏见,让心脏中的血液如水和油一般一触即炸,我们应选择中立的态度去面对这一论点。
但是在这些事例中,最突出体现的就是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一张名片,是每个国民应去发扬的,它似绵绵流水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是我们该去细细品味的,而不是偏激的去否定。
愁
初二6班 肖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题记
你在愁什么?是在感伤故国的萧条,想念周厉的容颜?
你曾是天际闪烁的最耀眼的一颗星.却在最后黯然陨落在世界的一隅.
你注定是不平凡的,自你的哭声响彻在帝王之家时,你生命的轨道便定了方向,不由你来选择.你也注定不会是个好君生,你一心享受风花雪月,歌舞升平. 却在整活朝纲上优柔寡断,不分善恶,将你的国家引入万又深渊。
而我知道,这不是真正的你.
你本就厌那王室生活,渴望退隐山林.但命运如此;你本就无意为帝,不求闻达,只是历史的玩笑可奈何?你天生就该是伟大的艺术家,你精通书画,谱于音律,善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你有那一腔悲怆,便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你有那满怀惆怅,于是便有了“剪不断理不乱,是离愁”的传世佳句.....
但上天好似把你玩弄于鼓掌云中,你为词而生,亦为词而殇.4年后在宋太宗的桎梏之下迎来了自己的生辰,你感怀故国,以形象的比喻,洁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放笔悲步挥写下脍炙人口的《虞美人》,不加掩饰地写尽了之国君主的悲愤,终引来宋太宗的不满,在台阶下留了一地鲜红的血迹......
你这个落寞的君主啊,在那个被人遗忘的年代,最后只能带着浓重的殇愁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但或许,你就应该是这样的。
你不是杨慎,不应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儿度夕阳红.”
你不是苏轼,不应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你不是岳飞,不应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你只是李煜,你就是李煜!你有的不是豪情壮志,是悲情,儿分凄婉几分哀怨,几分消沉,几分无奈.铸成了你独有的词和你的词坛奇芭.
不完美的命远,完美了你的诗词;不完美的人生,完美了你的灵魂。
跨越时空的聊天
初一7班 张晓语 指导教师 张伟
随着天气逐渐的晴朗,神山上的雾霾被第一束曙光所照散。映入眼前的赫然是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他神色淡然的,看着山下安居乐业平民百姓,是对自己打下的江山是一种满意与欣慰。眼神柔情似水,却也不失帝王的威严。与他对立的毅然是西方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他眼中看到的赫然是西方的荣华富贵与繁华的街市。
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逢就此拉开序幕。
康熙和路易十四, 谁也没有先说话,就是静静的看着。本是素未谋面,互不了解的陌生人。但是从对方的眼神中好似故友重逢。最终还是康熙先开口:“这盛世如你我所愿,百姓安康,安居乐业。”“是啊,人民的幸福便也是我们要做君王所期盼的,不是吗?”“嗯,如此甚好。”
两位帝王畅谈,亦或是从中国的古柏街市两个巴黎的繁华世界;从中国的戏剧聊到法国的歌舞;从中国的满汉全席聊到法国的美味佳肴;或是从中国的汉服聊到法国的蛋糕裙。
划过的流星啊,或是帝王对这个世界眷恋,或是美好般 转瞬即逝。
康熙邀请路易十四来观看赵氏孤儿的舞台剧。_路易十四对这部作品独特的鉴赏,使得他康熙对他刮目相看,这个年轻人也在康熙王心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夜幕降临,行星璀璨,两个帝王围坐在露天的亭台之中,欣赏着漫天繁星,讨论着治理之论的各自了解,国家的治理文化已在他们的谈论中愈发体现了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改正,中西结合文化的交融和必要也在此刻描绘的淋漓尽致。
中西结合既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及带着他们的优点进行学习。康熙与路易十四在此次交流中也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和一些改进的地方。一起期待着下一次的深度交流和了解,是中西文化结合的更加丰富。
这一次是一次跨越背景,大陆,更是跨越了时代的相逢。相信在更广阔的明天,中西合并交流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相信在未来亦或是今天,中西的文化交流会变得愈发丰富。康熙与路易十四的谈话也许是构成了过去今天结合的纽扣。
曙光依然是那道曙光,但今时不同往日今日的中西结合也比往日更加成熟。历史的长河也在今天之中愈发明亮。

三、获奖名单
指导老师: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