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历代尊礼源流、师生、书院、学田、书院田】
三代以前,乡学掌于乡。大夫其教以六德、六行、六艺。国学掌于大乐正,其教以乐德、乐语、乐舞。尚己后世,学校何昉乎。考蜀文翁礼殿图,实后世建学之始。史迁传七十二弟子,于是乎征当时号为岷、峨、洙、泗,考汉循吏传,文党称首焉。我国家崇儒重道,谒祀阙里,临雍释奠,读孔子以及颜、曾、思、孟,各赞洙泗,心源默然相印。广厉学官,肇开书院,所以乐育人材者至矣。津学自康熙癸亥重建。“几江书院”创于乾隆辛酉,近复廓而大之,造士不虞无地。所患学徒汩没,时趋于古先圣贤三物之教,四术之崇,不加讲究,语言文字而外毫无躬行心得之实,茫茫坠绪远绍何人,不重辜圣朝育才雅意耶。夫朱子白鹿洞规,分年月课程,安定、经义、治事、分斋造就,成规具在,多士濯磨其中,究心于明体达用之学。吾知人才辈出,咸应景运而兴起矣,作《学校志》。
学宫
学宫在县南城内,宋治平甲辰,知县郑谔始建:元皇庆壬子,知县安文宪重修。元末兵燹,惟存大成殿,明洪武八年,知县田子贞,创修两庑斋堂。宣德中,知县袁旭、何信,修明伦堂两斋馔堂,旧有采芹、观德二亭,射画在采芹亭后,后俱废。泮池在文庙前,知县袁旭开凿,成化中,按察司副使鼓韶给工修砌,儒学门旧在文庙左腋,嘉靖十六年知县杨元吉从师生之请,始迁建于右,明末兵燹,学宫废。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璧重建,邑人龚木熙有记。
启圣祠,明嘉靖间初建,原在文宙右前,康熙二十二年,知县王璧重建,仍其旧址。雍正元年更名“崇圣祠”,雍正八年,玆县王??改建于大成殿后,以符礼制。
明伦堂,原在大成殿后,雍正八年,知县王朝选改为崇圣祠”,创建“明伦堂”于“崇圣祠”右,儒学宅前。
大成殿正龛从前甚卑陋,其四配十哲两庑及崇圣祠正配各龛,并各祭器俱无,雍正九年知县王朝选改建大成殿正龛,增建各龛,与祭器,又于棂星门前建设义路,礼门二坊,改筑围墙,修砌泮池,规制粗备,训导陈弥六有记。
历代尊礼源流
考孔子卒于鲁哀公之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哀公诗孔子曰“尼父”,即其冢上立庙,藏衣冠琴书,以岁时祀,此兴谥庙享之始,汉高帝十二年过鲁,祀孔子以太牢,诸侯王卿相至郡,先谒庙后从政。平帝元始七年,追溢孔子•戚宣尼父'和帝封“褒侯”。东汉明帝诣阙里宅庙祀孔子,以七十二贤从祀:魏文帝太和十六年,改溢•文圣尼父”。初祀孔子于辟雍,以颜子回配。北魏献文帝诏郡县立学祀,孔子与周公并享,周公南面坐,孔子西牖坐。至太和乃诏“宣尼庙”别敕有司享荐,更有司离享之始。后周宣帝封“邹鲁公”。隋文帝称“宣师
尼父”,上丁释■■用仲月,上丁之始。唐高祖武德二年,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七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太宗贞观二年,罢周公,尊孔子为“先圣”,诏天下州县皆专庙塑像,出内廷衣衮冕,正南面以颜回配,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尼父”,二十一年诏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元服处、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髯、贾逵等从祀尼父庙。高宗乾封元年,追孔子为太师。总章元年赠颜回太子少师、曽参太子少保,皆配享。元宗开元二十七年,追谥“文宣王”,赠颜子“兖国公”,闵子等九人为侯,曾子为伯,以十哲升配,此十哲之称弟子庙享之始。宋太祖建隆三年,诏文庙立戟十六,此文庙有戟门之始。真宗谥“元圣文宣王”,又以国讳改“至圣文宣王”,追封圣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十哲皆为公,七十二弟子为侯。神宗元丰七年,以孟子配,荀况、刘向、扬雄、韩愈并从祀。徽宗崇宁四年,增门戟二十四。大观二年,以子思从祀。理宗惇佑元年,以周敦頤、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从祀。景定二年,加张拭、吕祖谦从祀。度宗咸淳三年,以顔、曾、思、孟为四配,升颛孙师位,十哲列邵雍、司马光于从祀。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仁宗皇庆二年,以许衡从祀。文宗至顺元年加封孔子父为“启圣王”,加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曾子“鄺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i圣公”,加程颢“豫国公”,程颐“洛国公”,始以董仲舒从祀。明太祖洪武五年,罢孟子配享,六年复祀。十五年诏天下儒学通栩孔子颁释奠仪。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二十六年颁大成乐器,于州县如式制造。二十九年黜扬雄从祀。成祖永乐八年正文庙绘像,圣贤衣冠,令合古制。宣宗宣德二年,刊定从祀名爵位次,頒行天下。英宗正统二年,以宋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三年禁释老宫,不得渎祀孔子。八年以元吴澄从祀。成化二年封董仲舒“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二年增乐舞为八佾。孝宗宏治八年,以宋杨时■祀,封将乐伯。世宗嘉靖九年,礼部议曰: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义已备,今宜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号,称“至圣先师”。孔子称庙不宜称殿,其四朽称复圣、宗圣、述圣、亚圣,十哲以下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左邱明以下皆称先儒某子,一切公侯伯不宜复称,以混成周封爵之制。章服之加起于塑像,今宜遵国子监规制木主,定大小尺寸,着为定式塑像,卽令屏撤以别释氏之教疏入。报可改乐章中称王者,并易为师。从祀申党,即申枨去党存枨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十三人俱罢祀。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元、服虔、范寗,七人倶各祀于其乡。迸后苍王通、胡瑗、欧阳修、陆九渊从祀。乐舞仍用六佾。又于先师庙后建启圣公祠,祀圣父。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激公,宜配程垧、朱松、蔡元定,从祀两庑。穆宗隆庆五年,以薜瑄从祀。神宗万历初,以罗从彦、李侗从祀。十二年,以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从祀。二十三年周敦颐、父周辅成从祀,启圣祠。
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定谥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改谥为“至圣行师孔子”。十年驾幸国学行释奠礼。
圣祖仁皇帝康熙八年,临雍释,奠二十二年,幸阙里,钦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康熙三十五年,钦颁御制孔子赞颜、曾、思、孟、四子赞立碑。
孔子赞【并序】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而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遡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终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奚所取■焉,然則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朕巡省东国,谒祀阙里,景企滋深,敬摘至而为之赞曰:
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人极以立,行着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后绥猷,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曰:惟尧、舜、禹、汤、文、武、五百余岁,至圣挺生,声金振玉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上绍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昧,秩然大经,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逾,羹墙可晤。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秉鼻之好,根本天性,庶几夙夜,勖哉今图,遡源洙泗,景躅唐虞,载历廷除,视现礼器,鏞毫仰赞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御,世惟道为宝,泰山岩岩,东海泱泱,墙高万仞,夫子之堂,孰窥其径,孰窥其径,道不克念,作圣:
颜子赞
圣道早闻,天资独粹,约礼博文,不迁不贰,一善服应,万德来萃,能化而齐,其乐一致,礼乐四代,治法兼备,用行舍蒙,王佐之器。
曾子赞
洙泗之传,鲁以得之一贯曰-:唯圣学在兹,明德、新民、止善,为期格致、诚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纂或统绪,修明训辞。
子思子赞
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养动察,庸德庸言,以育万物,以赞干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存,笃恭慎独,成德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
孟子赞
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孔学t传,禹功作配。
五十三年,以采子升附十哲。五十五年,以范仲庵从祀。
世宗雍正元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褒封孔子五代王爵。五世祖木金公为“肇圣王”,高祖祈父公为“裕圣王”,曾祖防叙公为“诏圣王”,祖伯夏公为“昌圣王”,父叔梁公为“启圣王”。二年复,以林放、蓬瑷、秦冉、颜何、郑康成、范甯从祀。増县亶牧皮,乐正子,公都子,万章,公孙丑,诸葛亮,尹焊,魏子翁,黄干,陈淳,何基,王伯,赵复,金履祥,许谦,陈潞,罗钦順,蔡清,陆龙其从祀,以张迪从祀“崇圣祠”。四年,钦颁御书,生民未有匾额。今上乾隆三年,升有若于十哲,移朱子于西哲末。
钦颁御书“与天地参匾额。a六年,頒定先贤先儒从祀位次。九年禁建三教堂,不得设佛老圣人之像。现在圣像安奉于书院义学,撤去三教额碑。
木主【明嘉靖九年,定制高二尺三寸七分,阔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朱地金书。四配主高一尺五寸,阔三寸二分,赤地墨书。■■王同四配。十哲两庑高一尺四寸,阔二寸六分,厚五分,座高二寸六分,长四寸,厚二寸,赤地墨书】。
位正中南面,【按孔子南面始于唐开元二十八年。主既南面献官自应北面,宋濂拘汉宣帝西面,再拜,及开元礼献官西向之说,谓北面非神道尚右之义,今仍北面为正】。
东配二位:
复圣颜子【名回,字子渊,鲁人,邾国后】。
述圣子思子【名伋,字子思】。
西配二位:
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鲁武城人,鄯国后】。
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鲁公族,孟孙氏后】。
东哲六位:
先贤闵子【名损,字子骞,鲁人】。
先贤冉子【名雍,字仲弓,鲁人,伯牛之族】。
先贤端木子【名赐,字子贡,卫人,初为信阳宰,后尝相鲁卫】。
先贤仲子【名由,字子路,鲁之十人,仕鲁为蒲大夫】。
先贤卜子【名商,字子夏,卫人,仕鲁为莒父宰】。
先贤有子【《史记》字子若,《家语》字子有,鲁人,旧在东庑七位,乾隆三年从徐元梦请升殿内,东旁卜子,下移朱子熹于西旁顓孙子下】。
西哲六位:
先贤冉子【名耕,字伯牛,鲁人,为中都宰】。
先贤宰子【名予,字子我,鲁人,仕■为临淄大夫】。
先贤冉子【名求,字子有,仲弓之族,为季氏宰】。
先贤言子【名偃,字子游,吴人,仕鲁为武城宰】。
先贤颛孙子【名师,字子张】。
先贤朱子【名熹,字符晦,号晦庵,婺源人,谥文康熙五十一年,升列东哲,乾隆三年改列西哲】。
东庑先贤三十九位【乾隆大年,礼部颁行遵照太学成式,东西先后序次安设】。
先贤蘧瑗【字伯玉。明以孔子严敬改祀,雍正二年。以孔子大圣食于堂上,瑗大贤座于两庑,亦理之所安,复祀】。
先贤淡台灭明【字子羽,鲁武城人】。
先贤原宪【字子思,鲁人,檀弓作仲宪,为夫子宰】。
先贤南宫适【字子容,一作绦,孟懿子之兄,居南宫,因姓谥敬叔】。
先贤商瞿字【子木,鲁人】。
先贤漆雕开【字子若,一作凭,字子开,蔡人,郑玄曰鲁人】。
先贤司马耕【字伯牛,宋人《家语》作司马黎耕,与《史记》倶字子牛】。
先贤梁鳢【字子鱼,《史记》注作鲤,字叔鱼,齐人】。
先贤冉孺【字子鲁,一作鲁,《家语》作冉儒,字子鱼鲁人】。
先贤伯虔【《家语》字楷,一作子析,《弟子解》作子措,《史记》作子析,鲁人】。
先贤冉季【字子产,鲁人】。
先贤漆雕徒父【字子有,《家语》作漆雕从,字子文,一作子期,鲁人】。
先贤漆雕哆【字子敛,《家语》作漆雕侈,鲁人】。
先贤公西赤【字子华,鲁人】。
先贤任不齐【字子选,楚人】。
先贤公良【《孺家语》名儒,《史记》名孺,字子正,一作子幼,陈人】。
先贤公肩定【《家语》字子仲,《史记》作公坚定,字子中,鲁人,或曰晋人】。
先贤鄴单【《史记》有耗单,字子家,无县亶。《家语》有县亶,字子象,无鄴单,疑作一人,徐广作鄴善】。
先贤罕父黑【《史记》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索,一字子黑,鲁人,氏族略亦止有宰父黑】。
先贤荣旗【《史记》字子旗,《家语》作荣祈,鲁人】。
先贤左人郢【《史记》字行,《家语》作左郢,字子行,鲁人】。
先贤郑国【《家语》作薛邦,字徒,鲁人。《史记》避汉高祖讳,以邦为国,郑字疑薛字之误】。
先贤原亢【字子充,《家语》作元充,字子籍,《史记》作原亢,字籍,《正义》和宂鲁人】。
先贤廉洁【《史记》字庸,《家语》字子庸,一作子曹,卫人,《古史》作齐人】。
先贤叔仲会【字子期,文翁图作会,《家语》鲁人,郑玄云晋人】。
先贤公西舆如【字子上,鲁人,《史记》作公西舆】。
先贤却巽【《家语》作邦选•字子饮,《史记》讹邦为郵,字子敛,《文翁图》避讳,以邦为国,作国选鲁人】。
先贤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陈人】。
先贤琴张【一名牢,《家语》字子开,《文翁图》字子张,卫人】。
先贤步叔乘【字子车,齐人】。
先贤秦非【字子之,鲁人】。
先贤颜哙【字子声,鲁人】。
先贤颜何【字冉,鲁人。明以《家语》不载罢,案正二年,以《家训》及《颜高赞》倶称颜氏八贤去何止七复祀】。
先贤县亶【明以《史记》不载,又疑与籌单是一人,罢祀。雍正二年,以当时原无确据,仍为二人,复祀】。
先贤乐正克【孟子弟子,孟子称为善人、信人,又曰其为人也,如善,当在弟子之列增祀】。
先贤万章【孟子弟子,《史记》称孟子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增祀】。
先贤周敦颐【字茂叔,世居道州营道县,濂溪学者称濂溪先生,谥元】。
先贤程颢【字伯淳,宋河南洛阳人,文彦傅題其墓曰:“明道先生”谥纯】。
先贤邵雍【字尧夫,宋范阳人,谥康节】。
先儒二十三位【乾隆十八年,礼部准会典馆移称奏,准两庑从祀先儒,位次微有舛错,谨依史传按年序次,请依序位置转,行直省遵照】。
先儒公羊高【齐大生,周末】。
先儒伏胜【字子贱,邹平人,生秦汉间,习书,秦焚书时独壁间藏之】。
先儒董仲舒【广川人,武帝时以贤良对策】。
先儒后苍【字近君,汉东海剡人,修明礼经,嘉靖时考求古礼,以为定礼之宗,从祀】。先儒杜子春【河南缑氏人,生汉哀平间】。
先儒诸葛亮【蜀汉琅琊人,居心仁恕,开減布公,知出处大节,明君臣大义,纯乎天理,合乎圣道,增祀】。
先儒王通【字仲淹,隋龙门人,教授河汾,其弟予私谥曰:“文中子”】。
先儒范仲淹【字希文,宋吴县人,封汝南公,谥文正】。
先儒欧阳修【字永叔,宋庐陵人,谥文忠】。
先儒杨时【字中立,宋将乐人,学者称“龟山先生”】。
先儒罗从彦【字仲素,宋南剣州人,学者称“豫章先生”,谥“文质”】。
先儒李侗【字愿中,宋延平人。朱子受其河洛之业,为述延平问答,称“延平先生”,谥“文靖”】。
先儒吕祖谦【字伯恭,其先莱人迁婺州,谥“成胃,改“忠亮”,墓题“东莱先生”】。
先儒蔡沈【字仲默,宋建阳人,隐居九峰山,世号“九峰先生”,谥“文正”】。
先儒陈淳【字安卿,号“北溪”。宋龙溪人,朱子尝云:“吾道喜得陈淳”,增祀。】
先儒魏了翁【字华甫,宋邛州人。当南宋邪说簧鼓,能维持正学,着《九经》等书,于圣道大有发明,增祀】。
先儒王栢【号“鲁齐”,宋金华人。何基弟子,点校四书经史,推明河洛九畴,着《经书衍义》,阐发濂洛渊源增祀】。
先儒赵复【元初名儒,德安人。所著《传道图》、《伊洛图》、《希贤录》,比方知有程朱学,实自复始】。
先儒许谦【号“白云先生“,金履祥弟子,读书穷探深微,其诗文扶翼经义,网维世教,着《四书丛说》等书,增祀】。
先儒吴澄【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人,嘉靖九年,以■宋事元黜,今考澄著述五经四子,各有诠注,而学基学统及矫轻警惰等篇,于紫阳书实多发明,乾隆二年,从尚书甘汝来请,复祀】。
先儒胡居仁【字叔心,明余干人,着《居业录》,以敬名斋,人称“敬斋先生”】。
先儒王守仁【字伯安,明余姚人,读书阳明洞,封新建伯,谥文成,世称阳明先生】。
先儒罗钦顺【字允升,明泰和人,以实行教士,著《困知记》,周程绪言赖以不坠,号“整庵'增祀】。
西庑先贤三十八位:
先贤林放【鲁人,明以《家语》不在弟子列改祀,雍正二年,以问礼本亲,炙圣人,即非弟子亦理所安,复祀】。
先贤宓不齐【字子贱,鲁人,为单父宰】。
先贤公冶长【字子长,《家语》作苌,鲁人,《史记》齐人,范髯去,字子芝】。
先贤公析哀【字季,沉齐人。《史记》作公晳哀,字季次,《索隐》作公晳克】。
先贤高柴【字子羔,《家语》齐人,《史记》卫人,仕卫为士师】。
先贤樊须【字子迟,仕于季氏,《家语》鲁人,郑玄云齐人】。
先贤商泽【《家语》字子秀,《史记》作子季,鲁人】。
先贤巫马施【字子期,陈人,《史记》字子旗,为单父宰】。
先贤颜辛【字子柳,鲁人,《史记》作顔辛】。
先贤曹恤【字子循,蔡人】。
先贤公孙龙【《家语》作公孙宠,卫人,郑玄云楚人,孟云赵人,字子石。】
先贤秦商【字子丕,《家语》字$兹,鲁人,郑玄云楚人】。
先贤颜高【字子骄,《家语》作颜,刻鲁人】。
先贤穰驷赤【《家语》字子从,秦人,《史记)穣作壤,字子徒】。
先贤石作蜀【字子明,《家语》作石子蜀,秦人】。
先贤公夏首【字子乘,《家语》首作守,字乘鲁人】。
先贤后处【《史记》字子里,〈家语》作石处,字坚之,齐人】。
先贤奚容葳【《家语》字子督,《史记)子晳,《文翁图》鲁人,《正义》卫人,《氏族大全》奚仲之后】。
先贤颜祖【字襄,《家语》名相,又名租,字子襄,鲁人】。
先贤句井疆【字子疆,《史记》作句并,《正义》作勾井,卫人,《阙里志》字子野,《山东志》字子孟】。
先贤秦祖【字子南,鲁人,耷玄云秦人】
先贤县成【字子褀,《家语》字子镤,鲁人先贤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鲁人】。
先贤燕伋【字思,《家语》名级,字子思,《史记》作伋,秦人】。
先贤乐软【《史记》字子声,《家语》名砍,秦人】。
先贤狄黑【《家语》字晳之,一作子晳,《史记)字晳卫人】。
先贤孔忠【字子蔑,《家语》作孔弗,《史记)作孔子兄,孟皮之子】。
先贤公西葳【字子尚,《史记》作子上,鲁人K先贤颜之仆【《家语》字子叔,《史字叙,鲁人】。
先贤施之常【字子常,《史记》字子恒,鲁人】=
先贤申枨【字语,申绩字子周,《史记)作申党,字闺,《文翁图》作堂,《后汉碑》作棠,郑玄云即申绩,绩《党堂》棠皆一人玄】
先贤左邱明【中都人,授经图曰鲁人,楚左史,錄相之后】。
先贤秦冉【字开,蔡人。明疑《史记》误书,罢雍正二年以《〈史记》列传》既着其姓,复标其字,必有其人,复祀】。
先贤牧皮【《孟子赵岐注》牧皮与琴张、曾晳、皆事孔子,牧皮为圣门高弟无疑,增祀】。
先贤公都子【孟子,弟子,研性善之理,辟义外之说,增祀】。
先贤公孙丑【孟子弟子,《赵岐注》孟子既没,万章、公孙丑,记其所言,有功于孔孟之道,增祀】。
先贤张载【字子厚,居郿县之横渠,称横渠先生,谥明】。
先贤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谥正】。
先儒二十三位:
先儒谷梁赤【《尸子》作俶颜,师古作喜,字符,始鲁人,生周末】。
先儒高堂生【索隐字伯鲁,人生汉初】。
先儒孔安国【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生汉武帝时】。
先儒毛苌【赵人,善说诗,世谓毛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生汉武帝时】。
先儒郑元【字康成,东汉高密注经论礼百余万言,括囊大典,网罗百家,出处进退衷于道,复祀】。
先儒范髯【字武,子亚鄢陵人,南昌太守,兴学造士,着《春秋谷梁集解》,词意精详,有功圣道复祀】。
先儒韩愈【字退之,唐修武人,封昌黎伯,谥文】。
先儒胡瑗【字翼之,宋海陵人,为湖州教授,又召为国学直讲,学者称“安定先生”,
谥文昭】。
先儒司马光【字君实,宋夏县人,封温国公,谥文正】。
先儒尹焊【字彦明,宋涪阳人,伊川弟子。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质直弘毅,着《论语解》,赐和靖处士,增祀】。
先儒胡安国【字康侯,宋崇安人,谥文定】。
先儒张栻【字敬夫,宋绵竹人,忠献公浚之子,号“南轩先生”,谥宣】。
先儒陆九渊【字子静,宋金溪人,学者称“象山先生”,谥文安】。
先儒黄干【字直卿,号勉斋,宋闽人朱子壻授以所著书曰:“吾道托在此”,金华四子递衍其传,正学赖以不绝】。
先儒真德秀【字景元,一字希元,宋浦城人,宝元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参知政事,称“西山先生”,谥文忠】。
先儒何基【宋金华人,黄干弟子,得渊源之旨,学本莫实,所著《学庸解释》,书大传,易启蒙,皆有发挥】。
先儒陈濉【字可,大元南康人,博学好古,所著《礼记集注》,明列其书于学宫,士子遵奉,称云柱先生,增祀】。
先儒金履祥【字吉夫,号仁山,元兰溪人,可其弟子,着《大学章句疏义》论孟集注多先儒未发之义,增祀】。
先儒许衡【字平仲,元河内人,学者称“鲁齐先生”,谥文正】。
先儒薛瑄【字德温,明河津人,学者称“敬轩先生”,谥文清】。
先儒陈献章【字公甫,明新会人,隐白沙,学者称“白沙先生”】。
先儒蔡清【字介夫,号虚斋,明晋江人,学主静虚,饬躬砥行,不愧衾影,着《易经理解》,《四书蒙引》行世,增祀】。
先儒陆陇其【字稼书,本朝平期人,力任斯道,精研程朱之学,端方孝友,以德化民,增祀】。
按从祀诸儒,明嘉靖九年厘正祀典以后,隆庆五年进薛瑄。万万十二年,进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三十九年増宋儒罗从彦、李侗。康熙五十五年,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为先贤,又升朱子于十哲之次,以范仲淹从祀。雍正二年,郑玄、范膂复祀,诸葛亮、尹焊、魏了翁、黄干、陈淳、何基、王栢、赵复、金履祥、许谦、陈濉、罗钦顺、蔡清、陆陇其十九人增祀。乾隆二年,吴澄复祀。
改祀于乡三人【明嘉靖九年改】。
郑众【字仲师,东汉开封卢植【字子干,东汉涿郡人】。服虔【字子慎,东汉荣阳人】。
罢祀十一人【明洪武三年,嘉靖九年,二次罢】。
公伯寮【字子周,鲁人,以谗仲由黜】。荀况【字鄉,周末赵人,以言性恶黜】。
杨雄【字子云,成都人,以事莽黜】。戴圣【字次君,汉梁人,以赃吏黜】。
刘向【字子政,汉宗室,以通神備方术黜】。贾逵【字景伯,东东扶风人,以附会图谶出】。
马融【字季长,东汉扶风人,以贪羣附势霾】。钶休【字部公,东汉人,以黜周王鲁注风角书黜】。
王肃【字子雍,魏剡人,以党司马篡籩鱷】。王弼【字辅嗣,魏山阳人,以旨宗老庄點】。
杜预【字符凯,晋杜陵人,以党费建短丧蠢】•
崇圣祠正面五位:
肇圣王木金父【自宋迁鲁,铪姓孔】裕圣王,祈父。
诒圣王,防叔父。
昌圣王,伯夏父。
启圣王,叔梁父【仕鲁,为覼邑大夫,晚娶顏氏圣母,涛尼山诞,生至圣】。
按叔梁纥进公而王,始宋大中祥符。启圣公琢始元,宋时颜曾子思配享堂上,颜路、鲁晳、伯鱼,从祀两庑。洪迈、为秦子揮父,簾禾谓宜别设一室,祀叔梁纥,而以三子配。程敏政主其说,嘉靖九年,遂祠遍天下,雍正二年,诏封五代。
东配:
先贤颜氏【名无繇,字藉,《家语》颜罄字季路,蠆子回之父】。
先贤孔氏【名鲤,字伯鱼,子思、子供之父】
西配:
先贤曾氏【名点,字晳中,字子晳,《史记》作鲁葳,曾子参之父】。
先贤孟氏【名激,公宜曾公族,孟子柯之父】。
东庑:
先儒周氏【名辅成,周子敦頤之父】。
先儒张氏【名迪,宋神宗时出知涪州,立身端洁,居官廉直,贫不能归,葬于郿,张子载之父,増祀】。
先儒蔡氏【名完,定字季,通隐居西山,谥文节,世称“西山先生”,蔡子沈之父】。西庑:
先儒程氏【名垧,字伯温,赠永年伯,二程子颢颐之父】。
先儒朱氏【名松,字乔年,历吏部司勋郎,出知饶州,至元追谥“靖献”,朱子熹之父】。
师生
自汉文帝诏举茂才,武帝诏天下郡国立学校,官置弟子员。元帝置五经百石侔史,后魏献文郡置博士助教,人数视郡大小,唐开元间县置师、助教各一人,上县学生四十人,中县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宋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立学,置教授,以经术衍义训导诸生。熙宁六年,县置博士、助教各一人,皆由漕司聘署。元县置教谕一人,听行省及宣慰司札付州,曰教授,受职朝廷,州县学生额十五人。至五十人时县置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学生二十人,日给廪膳。宣德中设増广生,正统时加。
附学生
国朝县设教谕一员,训导一员。岁试取文武童生入学各八名,科试取文童入学八名。雍正四年,以督学任奏加増四名,共十二名廪膳生,二十名増广生,二十名岁贡生。三年两贡,顺治九年,钦颁《御制训饬士子碑文》:
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非为者,子旣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许家人代告,不许干预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长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革黜治罪。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治罪。
书院
乾隆六年,知县杨纯伯创修于城隍庙左,工未竣。壬戌夏,署任胡观海续修。凡二进三间七楹,前为屏门,周围墙垣若干丈。乾隆甲子,知县彭维铭复修厢房各四间,左侧三间及厨房。乾隆三十二年,知县曾受一修前厅三间,厅右房一间。
学田
原额自康熙二十二年,奉文报恳学田五处:
一处地名水车塘,在城南安门内。
一处地名金钗井,在城东阜门外。
一处地名凉水井,在县西隔江思九单,距城四十里。
一处地名高牙铺,在县南择一单,距城二十里。
一处地名五子沱,在县西笋一单,距城十里。
以上五处,自康熙二十二年額报粮五亩一分。至二十九年奉查丈学田,经教谕王捷,训导李侯邺,报増旧新粮共三十亩二分,折算学租一两七钱五分八厘四毫,奉文每年申解督学衙门,交给贫士。雍正七年,又奉文丈粮,教谕黄以衮将五处学田彻底清丈,原粮三十亩二分,外增粮一百零三亩三分,旧新共载粮一百三十七亩五分,共征银七钱九分八厘一毫九丝。于雍正八年奉文免解租银,其学田土板共征银七钱九分八厘一毫九丝,遵例赴县完纳统于藩库上纳。
书院田
乾隆十七年,知县彭维铭捐俸银一百六十九两,并将前任张志和承办公项存剩银九百七十两,买得龙光耀田一分,续买刘洪德、刁明极附近田二分。地名堰边,在一都一甲,离城四十里,每年收租谷六十四石。
乾隆三十二年,知县曾受一详准归入书院共九处:
一处龙兴寺,拨出古家庄,每年收租钱五千文
一处瓦窑坪,每年收租钱四百文;
一处大窝塘,每年收租线六百文一处两河口,每年收租钱四百文一处古镇基,每年收租钱二百文
一处红崖,每年收租钱四千文:
一处小塆子,每年收租钱西百文
一处王爵崖,每年收租钱四百文:
一处清斋坪,每年收租钱一千二百文:
增
学宫
乾隆丙申岁,文庙渐即顷圮。知县周凤仪,同学博冯乃驷,邑进士万载令,杨长佐,倡诸生营建。崇高大成殿,两庑称之,移照壁于泮池外。丁酉年知县曾受一改置崇圣祠于后殿,修饬魁星阁,四围墙垣易以砖石。嘉庆九年,知县徐鼎增高灵星门及东西宫墙黝垩,大成殿、崇圣祠,栋宇倾侧,修理端正,重新魁星阁前后碑记,俱见《艺文》。
儒学训导署,旧在崇圣祠左,今移明伦堂右,旧署赁民居住,每岁收租。
书院田【共增二十二处,卖出五处,现共收租一百四十五石五斗,银八十五两零】。一处渝城公馆,租银十两,乾隆二十二年添入。
一处三都二甲回龙寺,租谷九石六斗,乾隆三十九年拨入。
一处救度庵,租银二两,乾隆四十二年添入。
一处十都六甲朝阳寺,租谷二石四斗,乾隆四十二年添入。
一处羊石盘场内,收地租银二十四两,乾隆四十六年添入。
一处杜市场,租钱二千文,乾隆五十一年添人。
一处本城书院门口,铺房五间,租银十六两。
一处四都五甲痩坝,租谷四十石。
一处一都八甲老虎沟,租谷三石五斗。
一处三都四甲永兴寺租,谷六石。
一处东门外水心池,租谷十二石,嘉庆六年拨入。
一处双峰寺,每年纳银三十两,嘉庆九年知县徐鼎拨入。
因路远收租不便,卖出五处,就近另买。共银七百五十二两,俱斋长李骼、王文彪经手,轮流交还生息。
卖出五处地名:【十都四甲石龙寺菜子沟,十都五甲青齐坪,十二都二甲红崖,十二都甲玉爵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