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阅读
  • 0回复

(江津县志)【户口、丁粮、盐法、茶法、土贡、仓贮、蠲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89

【户口、丁粮、盐法、茶法、土贡、仓贮、蠲政】

周制太宰,以九职任万民,因以九赋敛财贿,而地近役多,故远郊二十而三近郊十一载。师征赋大率近轻远重,酌【賦役】之平也。汉时田陚三十税一,口赋人出一算,唐代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宋分民田之賦、丁口之賦。元分地税、丁税。明亦因之,一轮诸地,一取诸丁,无古今,一矣。我朝轻徭薄賦,津邑夏秋税粮减于明代五倍,且蠲免之。诏频下,又并丁于地,无田之家,至并身庸而免之■。康熙五十年,丁册为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罢一切土贡、商税、皮毛、料价、银数千两。旷典之行,亘古所未有也。上好仁,下好义,津民食毛践土,代沐宽仁,其急公慕义当何如耶?作《賦役志》。

户口

明洪武二十年,版籍户五千五十一,丁口四万九千二百一十八,男子一万三千九百八十丁,妇女二万五千二百三十八口。

成化十八年,版籍户四千八百六十三。丁口四万九千六百四十一,男子二万四千一百零二丁,妇女二万五千五百三十九口。

正德七年,版籍户四千八百六十三,民二千七百二十四,军一千五百四十四,杂役五百九十五校尉力士八匹,四水马驿夫三百二十,红马船夫一百五十三,医十三,医兽一,捕猎一,铺兵五十三,共丁口四万九千六百五十,男子二万四千一百九十八丁,妇女二万五千四百五十二口。

嘉靖十一年,版籍户五千六十一民二千八百五十七,军一千六百三十四,杂役五百六十,校尉力士八,各色匹四十三,医十三,医兽一,铺兵三十九,水马驿夫二百八十六,红马船夫一百六十九,共丁口五万四百八,男子二万四千六百八十四丁,妇女二万五千七百二十四口。

国朝康熙六年,版籍户一百一十四。丁口九百九十,男子五百五十一丁,妇女四百八十一口。

康熙三十年,版籍户一千二百四十八,丁口九千九百八十五。男子五千五百八十二丁,妇女四千四百四口。

康熙六十一年,版籍户二千九十,丁口一万六千七百二十,男子八千五百一十一丁,妇女八千二百九口。

乾隆十六年,版籍户九千五百四十,丁口三万八千五百八十二,男子二万三百一十七丁,妇女一万八千二百六十五口。

乾隆三十一年,版籍户九千八百三十三,丁口三万九千二百七十一,男子二万五百二十五,妇女一万八千七百三十六口。

丁粮

前明原额人丁一万一千七百二十七丁。

原额税粮三万五千一百六十九石七升五合五勺六抄四撮,分夏秋二季征纳,本色及丝绵豆麦布疋等项析色兼收。

嘉靖十二年,立一把连法。每粮一石,征银九钱六分零三毫。

共征条粮银,三万三千七百七十二两八钱六分三厘二毫六丝四忽一微零九纖二沙。

火耗银,五千零六十五两九钱二分九厘四毫八丝九忽六微一尘六纖三沙八漠。

正耗共征银,三万八千八百三十八两七钱九分二厘七毫五丝三忽七微二尘五纖五沙八漠。国朝自康熙六年奉行清查起,至雍正七年征输止。

上田每亩载粮七合四勺六抄。

中田每亩载粮六合五勺二抄八撮二圭。

下田每亩载粮五合五勺九抄六撮一圭。

中地每亩载粮二合零一抄二撮三圭。

下地每亩载粮一合七勺二抄四撮七圭。

每粮一石,征银七钱二分一厘五毫一丝四忽七微七尘零六沙。

每粮一石,征条粮银一钱七分七屋三毫四丝九忽七厘五尘七繊七沙。

每粮二石九斗九升八合九勺八抄三撮一圭六粒三粟九漠,载丁一丁。

每丁征银,一钱七分七厘三毫四丝九忽七微五尘七繊七沙。

原载粮,三千三百三十六石三斗八升五合四勺九抄二撮九圭九粒三粟。

原载人丁,一千一百一十二丁五分五毫五丝七忽。

原载丁条粮银,三千一百九十九两五钱九分七厘五毫四丝八忽二微五尘四纖。

康熙五十年,钦奉恩旨,征收钱粮但据康熙五十一年丁册定为当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七年奉文丈量,恩准部覆丁条粮合并积算,按亩征银,自雍正七年至乾隆二十九年止,垦辟田土,除耢田四亩九分不征丁粮外,新旧承粮,上中下田地共一万二千三百一十五顷四十九亩四分九厘一毫九微九尘八繊内。

上田,二千一百六十九顷八十六亩四分九厘一毫一丝七忽八微三尘五繊。

每亩征丁条粮银,七厘一毫五丝四忽一微四尘九繊,共应征丁条粮银,一千五百五十二两三钱五分三厘六毫八丝八忽八微三尘五繊。

中田,三千一百四十顷四十亩三分八厘六毫九丝九忽二微五尘四鐵。

每亩征丁条粮银,六厘二毫六丝五微五尘一鐵3

共应征丁条粮银,一千九百六十六两六分五厘八毫六丝八忽九微二尘六纖。

下田,三千五百二十六顷五十八亩六分九厘二毫六丝一忽二微。

每亩征丁条粮银,五厘三毫六丝六忽六微六尘六嫌:

共应征丁条粮银,一千八百九十二两六钱一厘四毫一丝五忽二微四尘五繊。

中地,三百五十六顷八十六亩四分九厘七毫一丝。

每亩征丁条粮银,一厘九毫二丝九忽七微九尘八繊共应征丁条粮银,六十八两八钱六分七厘七毫三丝七微三尘。

下地,三千一百二十一顷七十七亩四分二厘三毫一丝三忽九尘八纖。

每亩征丁条粮银,一厘六毫五丝三忽七微八尘九繊3

共应征丁条粮银,五百一十六两三钱三分厘二丝二忽九微七纖。

现征丁条粮银,五千九百九十六两二钱二分六厘七毫一丝■■■■■■■■臞。康熙九年奉文加征閏银,照旧时全书核算。每两该征閏银二分七丝九微一尘五纖四沙九漠五埃,遇閏之年照例加征。又于乾隆五年奉旨:零星地土听民开垦,永免升科。乾隆二十九年陆续垦辟下地,二千六百六十五亩,照例造册详报免升科税。

现编人丁九千八百三十三丁。

盛世滋生户口六百四十二丁。

存留

本县旧额,春秋二季,

文庙及山川社稷各坛祠,原编银六十两,因钱粮不敷,于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内奉文,为祭祀国之大典等事,案内请给春秋祭祀银,十六两,于康熙五十年正月内,奉文于本县地丁银内扣留备祭。又武庙春秋二祭,银一十六两。于雍正五年八月内奉文,为知会事案内,照例每年于本县地丁银内扣留备祭。于乾隆八年十一月内,奉文为咨覆事案内,于祭祀银内酌拨银二两,致祭厉坛。

本县廪生原额二十名,岁支饩粮银九两六钱,遇閏加银八钱。因钱粮不敷,原未领支。于康熙二十四年八月内奉文,为圣治当重熙等事案内,廪生饩粮请敷三分之一,每名岁支银三两二钱,共银六十四两。遇閏每名加银二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六微六尘四纖,于康熙五十年正月内奉文,于本县地丁银内扣留支给,年终造册奏销,支剩银两鮮贮布政司库收贮,听候拨支。

岁支

本县知县一员,岁额俸银二十七两四钱九分,薪银三十六两,心红纸张银二十两,油烛银十两,伞扇银二两。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奉文,为钱粮入不敷出等事案内,将薪伞扇银一十七两五钱一分添人俸银内,满洲笔帖式哈方例算,给俸银四十五两,余银全裁。于康熙七年六月内,奉文请旨,酌省存留钱粮事案内,裁去心红纸张银五两。复于康熙八年九月内奉文,为请复存留钱粮等事仍照钱粮入不敷出等事一案,照裁定之数,实支俸银四十五两,心红纸张银二十两。于康熙十九年十月内奉文,为题明川省官俸等事案内,因军需浩繁,道员以上照例全捐,州县以上半捐半支,惟首领佐二教杂微员仍令全支。至大小各官纸红银两全捐外,实支半俸银二十二两五钱。于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内,钦颁。

恩诏,一欵在外文官俸银,着照旧支给,实全支俸银四十五两。

额设衙役一百三十名,因钱不敷,止量召三十七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为钱粮入不敷出等事案内,每名裁留银六两。又于康熙七年六月内奉文,为请旨酌省存留钱粮事案内,裁去七名。复于康熙八年九月内奉文,为请复存留钱粮等事一案,仍照三十七名。因钱粮不敷,每名岁摊支二个月零九日工食银一两一钱五分。于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内奉文,为恳请援复旧例等事案内,请照外省衙役工食之例,每名加增银四两八钱五分,仍照衙役三十七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又于雍正五年十二月内奉文,为敬陈营见等事案内,裁革灯夫四名,存留衙役三十三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内奉文,为奏闻事案内,裁减皂隶三名。实在衙役三十名,内门子二名,皂隶十三名,

马快八名,轿伞扇夫七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八十两。改设仵作三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随学仵作二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三两共银一十八两。又于雍正七年奉文,为钦奉。

上谕事案内,设立民壮一十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于雍正十三年奉文,为遵旨议奏事案内,裁减四名,存留一十六名每名,加增■二两。又于乾隆七年奉文,为敬陈营见事案内,裁减八名,实在民壮八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八两,共银六十四两。额设禁卒六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为钱粮入不敷出等事案内,每名裁留银六两,因钱粮不敷,系本县自行捐备。于窠正九年五月内奉文,为知会事案内,添设禁卒十名,更夫八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八两。又于雍正十一年正月内奉文,为遵旨据实奏明事案内,添设捕役四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二十四两。又于雍正九年八月内奉文,为遵旨详议事案内,设斗级二名,仓夫四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三十六两。又于乾隆二年六月内奉文,于请复设川省之铺司等事案内,设立县属底铺、白崖、九龙、石桥、岐路、头塘、高牙、大屋、梅支、尹村、大塘、长沙、林关、枣菌、杜市、高歇、里牛、一十七铺,共设铺司兵五十一名。每名每月给工食银五钱,岁支银三百六两。又于乾隆二年奉文,为钦奉上谕事案内,县属黄石龙滩、大鸡滩、石牛滩、灭虎滩、观音滩、蜂窝滩、共设救生船三只,轮拨应用,共水手一十八名,每名每月给银六钱,岁共支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遇閏俱照数加增。

本县典史一员,岁额俸银一十九两五钱二分,薪银一十二两。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不必分柴薪,总算给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

额设衙役六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每名裁留银六两。于康熙八年九月内奉文,因钱粮不敷,每名岁摊支二个月零九日工食银一两一钱五分。于康熙七年六月内奉文,每名加增银四两八钱五分。仍照衙役六名,内门子一名,皂隶四名,马夫一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于雍正七年奉文,设立民壮四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于雍正十三年奉文,裁汰。

本县教官二员,岁额俸银一十九两五钱二分,薪银一十二两。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为钱粮入不敷出等事案内,不必分柴薪,总算给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于乾隆元年八月内奉文,为钦奉上谕事案内,八品之例,每员岁支俸银四十两,共银八十两。额设衙役一十三名,因钱粮不敷,止量召募四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内奉文,每名裁留银六两。于康熙八年九月内奉文,因钱粮不敷,每名岁摊支二个月零九日工食银一两一钱五分。于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内奉文,每名加增银四两八钱五分。衙役四名,内门子二名,膳夫二名,每名岁支工食银六两,共银二十四两。以上祭祀、官俸、廪粮共支银二百五十二两五钱二分。衙役、仵作、民壮、禁卒、更夫、捕役、斗级、仓夫、铺司、救生船,共支银九百二十五两六钱,共银一千一百七十八两一钱二分。于乾隆元年十一月内奉文,为谬陈末议等事案内,于本县地丁银内扣留支给,年终造册奏销,所有支剩丁条粮银四千八百一十两一钱六厘七毫一丝七忽五微四尘三织起运:

布政司库收贮,听候拨支。襍办课程现征鱼课牙行共银三两三钱六分内,鱼课银一两八钱六分,牙行银一两五钱起运。布政司库收贮,听候拨支。

盐法

县属原不产盐,原额无。

国朝招徕,人烟渐集,皆食富顺县。盐行水引每引盐五十包,每包盐一百觔,共五千觔。商人于富顺县领引即买配盐觔富顺县征税出关,运至津,投、引截角、盘验,缴销。部引盐觔分运永川、壁山行销,递年多少不一。其从前截验引张,每引有陋规银八钱。雍正五年奉文,清查改作羡余,每年随验截多少鮮纳,盐茶道库充公。雍正八年奉文,酌定川省各府、州、县、卫,所土司计各该地方户口食盐,令各该地方官照派定之数请领。

部引各自招商征税,给引赴原卖食之产盐为■运回县,分行各里、甲场市乡村买食,营销各州县。于各交接关隘设役巡查,不得私畈私卖。江津共计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户,男妇六万九千五百八十口,共计该食盐八十三万四千九百六十觔,每引五十包,计盐五千觔,该领销部水引一百六十七张,每引应征正税银三两四钱五厘,羡余银五两五钱九分五厘,内纸朱银五厘,脚力银肆厘,截角银六钱。每引一张正羡截角,共征银九两六钱。水引一百六十七张,共应征正羡银一千六百零三两二钱。每年照数批鮮■■■■■■,并缴部引。除详报总商一名■■■■■■■■,招设散商八名,领引买运盐■■国■■国■■沱子正西,地名白沙正南,地名李市■■国■■双河场,正东南地名贾狮桥,东北地名■■■■,南地名蔡家场,西北地名游溪镇,各市镇行■■于各隘口设役巡查盘验,以防私贩及查察夹带影射等弊。雍正十年,因各商人资本微薄,恐引张积滞,续报增设商人六名,分派处所,令一商行巡一单,除十二单着商十二名行盐外,县城一商■十二都地方。边远寥廓加设一商,帮行以济民食,共设商一十四名。雍正十年遇閏,请增引一十四张,后因不遇閏f可营销,即为续增。每年共行引一百八十一张。雍正十一年因盐觔不敷民食,续请增一十九张,每年共行引二百张,续报增设商六名共二十名,派定地方,每商名下行引十张,正羡照科征收,每年共征鮮银一千九百二十两。乾隆五年,增引三十张,每年共行二百三十张。乾隆十七年,因生齿日繁,流寓丛积,续报增设商人五名,共二十五名。增引七十张,每年行引三百张,共征鮮银二千八百八十两。乾隆二十九年,又请增水引六十张,每年行引共三百六十张,正羡照科征收,每年共征鮮银三千四百五十六两。

税课

茶法

原额无。

国朝康熙三十年以前未产茶,无课无税,并未行引。康熙六十年以前,绿县西一百八十里许,羊■,■洞,■水三处,于康熙四十八九年间,居民以山菁界连仁怀,合江地方产茶,足资利用,相率栽植,地果相宜,年来渐盛。康熙五十四年奉文认销。荣经县茶商逃亡边引一百张,各处报商一名。羊景杨载高,洪洞周曰堂,漩水马相还,督率居民培植。输税每引额征茶税银四钱七分二厘,火耗税规银一钱一分六厘六毫四丝,其时茶征引多,该商等■成都不产茶之州县,通融执引于外产茶,州县■茶照例运配松潘卫挂截报,卖于各土司地方营销,该商等止纳茶正税银四十七两二钱,应该火耗银一十一两六钱六分四厘,知县余甸因火耗及奏销领引缴引纸朱脚力等项银两无从措办,设法于蔡家场、皮鱼沱二处,看令仁怀合江两邑来津散卖零星茶觔者,每十觔令帮银五厘,■措办鮮,少有盈余,归令办公。雍正九年以前■雍正五年奉文清查■余,有蔡家场、皮鱼沱二处■,年共收银七十四两零除三十三两七钱■■■添平纸朱及领引,缴引奏销鮮纳各役盘费外,实有盈余银四十两三钱。据实尽数开报,每年同税耗一并批鮮盐法道库上纳,充支驿站钱粮。雍正七年奉文,每引扣除银三厘,为书巡等食费,共该银三两。即于盈余项内扣除,实鮮盈余银三十七两三钱。雍正七年奉文,清查茶课,酌定每斤榷征课银二厘二毫五丝,令商人于各菌户名下按斤扣课,总归商人并税上纳。雍正八年,起税江津茶边引一百张,配茶一万斤,实鮮茶课银十二两五钱。雍正九年奉文,详定颁法茶税,正项羡余額征科,则江津县行部引一百张,每张课银一钱二分五厘,正税银四钱七分三厘,羡余并纸朱脚力三项共银一钱二分四厘,内纸朱银三厘,脚力银四厘,截角四分,每引一张,共征正羡截角银共七钱六分一厘。边引一百张,共征银七十六两一钱。并蔡家场、皮鱼沱二处羡余银三十七两三钱,起运盐茶道库上纳。雍正九年十二月内,知县王朝选以本年既奉详定颁发额征科,用通行自应■■科,则征收完鮮其收帮陋规应行革除,备由具文详明上宪,将蔡家场、皮鱼佗二处收帮银钱尽行革除,前报羡余银四十两三钱免鮮。乾隆十三年,知县彭维铭因县属产有余茶,请增腹引四十四张,招商二名,于本县采买运赴永壁二县营销。每引一张征课银一钱二分五厘,税银二钱五分,羡余银九分八厘,截角银一钱二分,共征课税羡截银二十六两零九分二厘,年终奏销,鮮赴盐茶道库上纳。

土贡

明户口钞九千一十口,征银一百六十二两一钱,遇閏加十三两五钱一分五厘。原额办各色课钞二千五百五十五贯五百一十文,商税课钞一千七百二十六贯八百文。

酒税钞八十五贯八百文,油榨课钞十贯八百文,房地赁钞四十七贯九百一十文,鱼课钞五百八十一贯一百二十文,船课钞一百六贯八百文,添办各课钞一千二百九十三贯八百文,商税钞一千二百三十六贯二百文,鱼课钞五十七贯六百文。

续增课银,商课旧止收银五两八钱六分,甚轻。逐末日众人每挟讼商者,往往以货物送官免税。知县杨元吉革之,在城铺户增税银十两一钱四分,中渡增六两,油溪增三两,连旧商税共二十五两并作正支云。

岁办添办狍皮白毛生硝共一百七十四张,翎毛二千六百五十文,共价银三十七两二钱八分,内翎毛银一两四钱一分。

岁办料价军需银七百三十一两六钱九分七屋九毫八丝,岁觧北京户礼工三部料价共白银六百五十三两五钱六分二厘,成都等五卫军需料价共白银五十九两六钱,料价共白银一十八两五钱。

国朝仁恩浩荡,悯念残疾,遗黎津邑一概无贡。

仓贮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常平仓谷六千零八十石。

乾隆十八年奉文,捐监起至二十四年,共捐监谷二万石。

乾隆二十二年奉文,采买谷六千石。

以上现存常监采买谷三万二千零八十石县,署左右隙地建仓七十九间收贮。

乾隆十九年起至三十一年止,陆续劝捐社谷并出借征收加一息,谷共一万一千九百六十八石四斗六升四合。

以上社谷分贮城乡遴选社首经营。

乾隆二十九年奉文,劝捐义谷二千五百七十八石八斗三升。

乾隆三十一年,续捐义谷九百二十石零三斗。

以上通共义谷三千四百九十九石一斗三升分,贮城乡遴选义长经营。

觸政

康熙二十五年,奉上谕湖南、福建、四川、贵州地方,昔年为贼窃踞,民遭苦累,今虽获有宁字,更宜培养,以厚民生。四川、贵州两省所有二十六年应征地丁各项钱粮俱着蠲免,二十五年未完钱粮亦着悉与豁除。

康熙三十二年,奉上谕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俱属边地土壤硗瘠,民生艰苦,与腹内舟车福辏,得以广资生计者不同。朕时切轸怀,历岁以来屡施恩恤,积欠钱粮倶经次第蠲豁。兹念育民之道,无知宽赋,矧边省地方非再沛优值之恩,则闾间无由充裕。所有三十三年,四省应征地丁银米着通行蠲免。

康熙四十二年,奉恩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俱属极边之地。朕未经巡视,数年以来,又未曾蠲免钱粮,宜更施恩泽。四十三年四省应征地丁各项钱粮通着蠲免。

康熙四十九年,奉恩诏,朕八龄践阼之初,太皇太后问朕何欲。对:臣无他欲,惟愿天下治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迄今五十年矣,惓惓此心,未尝一日少释。每思民为邦本,勤恤为先,■■养民,蠲租为急。数十年以来,除水旱灾伤,例应豁免外,其直省钱粮次第通蠲一年者,屡经举行。更有一年蠲及数省,一省连蠲数年者。前后蠲除之数据,户部奏称通共会计已逾万万。朕一无所顾惜,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泽不施及于百姓,将安施乎?朕每岁供御所需,概从俭约,各项奏销浮冒,亦渐次厘革,外无师旅饷馈之烦,内无工役兴作之费。因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频岁涣觧之恩膏。朕之躅免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恃此经画之有素也。比来省方时迈,已历七省,南北人民风俗及日用生计,靡不周知。而民生所以末尽殷阜者,良由承平既夂,户口日蕃,地不加增,产不加益,日用不给,理有必然。朕洞瞩此隐,时深轸念,爰不靳敷仁,用苏民力。明年为康熙五十年,思沛大恩以及吾民,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各巡抚及府尹所属,除漕项钱粮外,康熙五十年应征地亩银共七百二十二万六千一百两有奇,人丁银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两有奇,历年旧欠共一百一十八万五千四百两有奇,倶着免征。其余应蠲省分,次第遵行。

雍正七年閏七月,奉上谕,数年以来,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省,有用兵、西藏及剿抚苗蛮等事,其一应军需皆动用公帑备办,秋毫不狐及于民间。而粮饷转输亦有资于民力,今藏地苗疆俱已宁谧,朕心嘉慰,特沛悬膏,将庚戍五省额征地丁银两悉行蠲免。

乾隆十一年,奉上谕,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应征地丁钱粮通行蠲免,余省次第施行。

乾隆十三年,奉上谕四川金酋不法,大兵剿抚,一切军需皆动支国帑,而转运飞刍不能不需用夫役,借资民力,所有十三年应征地丁钱粮着缓征。

户口

嘉庆元年,民数户口共计男妇十万三千四百九十八口,至九年共增男妇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丁口。

仓贮

乾隆四十二年,奉宪采买,加贮仓谷一万一千石。五十一年,采买加贮仓谷六千石。五十六年,采买加贮仓谷七千九百二十石。共加贮仓谷二万五千九百二十石。

社仓谷增至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九石二斗一升。【嘉庆三年七月,知县钟任内碾运军米,借社谷四千石。六年知县林任内碾运军米,借社谷三千石,尚未填还】。

新添厫口

常平仓厫十三间,监仓仓厫四十五间,采买仓厫十二间,【存城社谷】仓厫四间,加贮仓厫五十五间,存乡社仓厫大小不一,约一百四十余间。

蠲政

乾隆五十五年,奉上谕:今岁,朕届八旬寿辰,敷锡民普天同庆,特降恩旨,将十五年各直省应征钱粮通行蠲免。农民等皆可均沾惠泽,因思绅衿富户田产较多之家,皆有佃户领种地亩,按岁交租,今业主既概免征输,而佃户仍全交租息,贫民未免向隅。应令地方官出示,晓谕各就业主,情愿令其推联爱民之心,自行酌量,将佃户应交地租,量予减收,亦不必定以限制,官为勉强抑勒,务使力作小民,共享盈宁之乐,以副朕孚惠闾阎,广宣湛闿,至意钦此。钦遵抄出到部,相应行文,各督抚府尹一体遵照可也。

乾隆六十六年十月,奉上谵:眹临御以来,勤求民隐,日有孜孜。惟期藏富于民,家给人足,仰荷昊苍眷佑,列祖贻庥,寰宇升平,重熙累洽。行庆施惠,闿泽频加,节经普免天下漕粮三次,地丁钱粮四次,其余有偏灾,随时蠲賑,不下千亿万两。近将各省积欠钱粮,

概行蠲免,又复数千余万两,所以子惠元元,休养生息者,至周且渥。今朕纪年庆符周甲,丙辰元旦,举行归政典礼,为嗣皇帝登极初元,大廷授受,笃祜延厘,实为旷古吉祥盛事。允宜广沛恩纶,便薄海群黎,共沾湛恺:本欲于新正传位后降旨,但思二月间即届开征之期,恐远省接奉稍迟,着即将嘉庆元年各直省应征地丁钱粮通行蠲免,以示朕于嗣皇帝爱育闾阎,同沛恩施,至意其如何。按年査实免之处该部查照向例,核议具奉施行,钦此钦遵。

嘉庆七年三月,奉上途:前因勒保奏,川省各州县民人谊切同仇,情愿续输津贴银两以备赏需之用,甚属急公可嘉,当即降旨,令勒保查照上年恩旨,再将应征地丁钱粮,奏请分别蠲免。该省人民倡议续捐之时,勒保若行具奏请旨,朕必不允所奏,因人民等业已续捐,自不得不俯如所请。现据勒保覆奏办理,津貼各州县分别银数多寡并蠲免。分数开列清单进呈,着照单开各属所有此次捐输津贴银两较多之温江、新繁、郫县、灌县、彭县、崇宁、崇庆、什邡、仁寿、安县、绵竹、宜宾、富顺、南溪、永川、江津、荣昌、綦江、南川、铜梁、大足、壁山、三台、中江、遂宁、乐至、安岳、眉州、犍为、荣县、威远、大邑、泸州等,三十三县着加恩,蠲免地丁十分之三。其华阳、简州、汉州、资州、内江、资阳、井研、庆符、长宁、高县、筠连、兴文、屏山、叙永、巴县、射洪、盐亭、蓬溪、彭山、丹棱、青神、乐山、峨眉、洪雅、夹江、邛州、蒲江、合江、江安、雅安、天全、名山、荣经等三十三厅州县,着加恩蠲免地丁十分之二,成都、双流、金堂、新都、绵州、德阳、马边厅、珙县、隆昌、永宁、新津、合州、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厅、江油、渠县、彰明、营山、芦山、岳池、盐源、会理等二十五厅州县,着加恩蠲免地丁十分之一,以示奖励。单并发至川省办理军务,经朕节次颁发帑银源源接济,可无借民力,现在大功将次告蒇,一切善后需用之项,均属充裕。除此次续输津贴银两,业已加恩分别蠲免外,嗣后该省民人无庸复请捐输,并不得再有津贴名目,该督应饬令地方官一体凜遵,毋得借端滋扰,钦此。

乾隆三十五年,地丁全免次年带征火耗。四十二年地丁全免次年带征火耗。五十七年,地丁全免次年带征火耗。

嘉庆元年,地丁蠲免十分之二,火耗全征批解。二年,地丁全免次年带征火耗。七年,蠲免地丁十分之三。八年,要十钱粮分别蠲免。嗣奉上谕,着加恩照所请捐输津贴银数多寡,分别蠲免,以示奖励。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